潮新闻讯 不论是亚运吉祥物“江南忆”,还是“薪火”燃起的地方,抑或是开闭幕式上频繁出现的玉琮、荷桂等元素……当杭州走上世界舞台,以西湖、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地为代表的文化标识,就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名片。
透过亚运,杭州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通过每一个城市角落、每一位亚运参与者,展现了人人文明有礼、向上向善、大气开放的精神气质。
当“两个亚运”落下帷幕,杭城也进入了后亚运时代的关键发展阶段。在杭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杭州提出要大力实施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探索攀登行动、亚运财富兴城惠民攀登行动;着力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留存亚运精神财富,持续放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综合效应。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贵在保护重在传承
西湖之韵,运河之脉,良渚之光。
杭州亚运会期间,海内外游客徜徉于三大世界遗产,无不为神秘美丽的东方文明而倾倒。
“多年来,杭州严格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打造免费开放的‘西湖模式’、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运河样板’,探索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良渚方案’,联动演绎推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倾力打造世界遗产群落。”杭州市园文局相关负责人说。
保护是前提,而高标准保护要立法先行。
西湖成功申遗后仅半年时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就开始施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杭州更是出台了国内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等,也为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法规和规划保障。
除了世界遗产外,2023年5月,杭州更是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以“历史风貌区”的方式对文物遗迹进行整合管理,在全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
如果说立法为历史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杭州还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探索了更加智慧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
在西湖景区,采用最先进的光纤光栅实时监测与传统精密变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六和塔的结构安全进行专项监测,不论塔身哪个部位移动了0.01毫米,均可被传感器及时监测到;在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区,“数智运河”监测预警系统定期采集“水、陆、空、星”四个维度的数据,针对大型线性活态遗产的特征与难点,为运河遗产编织起“金钟罩”,无论是遗产点本体表面风化的细微变化,或是建设控制地带工程建设情况,均被准确记录、分类判断和联动处置;良渚古城遗址建设了“良渚5000+”安全监管系统,解决遗址分散管理的安全问题……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重在保护,贵在传承。杭州对历史文物合理的活化利用,也让世界遗产有了更为生动的打开方式。
在运河边,百年工业文化留下的痕迹,如今很自然地“活”在当代生活:小河油库留下的油罐,被著名设计师改造为杭州的文化新地标;杭州钢铁厂留存的焦炉、高炉旁,如今成为年轻人喜爱的音乐节“最酷”的举办地……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并不只有三大世界遗产。吴越文化、宋韵文化等文化基因交相辉映,杭州还有很多故事值得深入探寻。未来,杭州将支持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地标建设,让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愈加闪耀。
繁荣发展人文经济
培育产业新增长极
如何将人文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这是拥有“富矿”的杭州一直在探索的命题。
20多年前,杭州的答案是:西湖免费开放。当年的创举,直接带动了旅游业的腾飞,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底色。
如今,先后举办过G20峰会、亚运会的杭州,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已然瞄准了新的增长极,比如“三江两岸”。
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全长235公里的“三江两岸”,共包含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等,还有浙西“水上唐诗之路”之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不仅如此,该区域分布着32个亚运场馆,占杭州亚运会场馆总数的一半以上。亚运比赛的热潮,也带火了“三江两岸”区域的骑行、皮划艇、滑翔伞等多项体育休闲业态,催生了“亚运同款”运动体验。
后亚运时代,杭州将持续推动“三江两岸”热度不减。
杭州将以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钱塘江诗词之路为主题,按照“做精岸上、突破水上、水岸互动、众星拱月”发展导向,引进大型文旅IP、龙头文旅项目,形成水岸互动式的文旅产品体系,打响“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旅游线的世界品牌。
如果说“三江两岸”是撬动杭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那么良渚文化大走廊则将在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上攀峰。
2023年底,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10天后,一场关于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行动吹响了号角。
这不仅仅是一条围绕“良渚5000年文明”的文化走廊,更是生态之廊、共富之廊、发展之廊、合作之廊。这其中,不仅有文化旅游,还有数字文化、视听影视、设计产业等“文化+”产业的多种可能。
目前,良渚文化大走廊已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吸引壮大人文经济。
比如以奖励和服务等加快推动文化大家“引凤”、名家大师“常青”、青年人才“留根”良渚文化大走廊;比如通过各类奖励,壮大文化领军企业、扶持潜力中小企业、发展会展产业,加快大走廊“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等。
良渚文化大走廊既是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新尝试,也将成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又一探索。
留存亚运精神财富
助力杭州再攀高峰
亚运给杭州留下了什么?
不仅仅是一场场精彩的比赛,也是市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据杭州市体育局公布数据,筹办亚运八年间,杭州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跃升至46.01%;
不仅仅是一个个亚运场馆,也是近20项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为亚运带来的强大支撑;
不仅仅是一个个高光时刻,也是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项目落户湘湖,延续亚运记忆,再造一台杭州城市旅游秀;
不仅仅是一张张热情笑脸,也是每一位杭州市民服务亚运、感受亚运的温暖城市记忆……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杭州将这样的办赛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时代精神,中国人的发展智慧。
对于如何利用管理亚运遗产这个命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黄浏英认为,活化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好的管理,这也能够使遗产达到可持续的效果,从而实现其“长期性”意义,可通过亚运遗产资产化、场景化、市场化、数字化进行保护与利用。
比如说评估亚运遗产价值,厘清亚运资产;将亚运景观、相关活动和关联符号有机整合,打造城市运动休闲新场景,嵌入新业态;对于场馆、旅游线路、吉祥物等标志性亚运遗产,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二次开发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顺认为,亚运景观不只有“物”的景观,更有“人”的景观,而两者的共同转变才能让亚运景观可持续化。
比如说,“人”的景观需要记录、需要故事,是最宝贵的亚运遗产。我们更应该把运动员的故事、志愿者的故事、观众游客的故事、市民的故事,挖掘记录下来,凝聚成一股精神力量,成为最核心的亚运遗产。
三十多天的精彩,将被这座城深深铭记。未来的杭州,将涂上浓墨重彩的“亚运底色”。
上一篇: 即将上线!杭州高架夜间加班加点,马上揭晓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