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桃花开。
假如穿越回800多年前的临安城,问一问当时的杭州人:杭州春天赏桃花的天花板在哪里?答案一定是:皋亭山。
皋亭山位于杭州东北部,是一座海拔361.1米的山峰。往大了说,它是一条连绵的山脉,涵盖城北诸山,自西往东依次为半山、黄鹤山、皋亭山、佛日山等,因最高峰为皋亭山而统称之。
有人说皋亭山“看山如读画,游山如读史”。当杭州还浸润在水中时,皋亭山就已经露出了水面,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有过金戈铁马,也有过风花雪月,而皋亭山的桃花更是一绝,“皋亭观桃”曾一度成为杭人习俗。
相比西湖周边的群山,如今的皋亭山未必是很多人的登山首选。虽有游步道、骑行道,但仍有不少山路陡峭。不过,当你登上皋亭山脉的主峰,你就会感觉这条巍巍山脉浑身散发出的力量,是一座山头后面还有一座山头,人似乎是在山脊线上行走;是这条山脉用连绵的山体护拥着整座城市,守护着山脚下鳞次栉比的高楼向远处延伸。
数千年来,皋亭山还孕育出了早期先民的信仰之神:皋亭山神,庇佑着一方百姓平安。皋亭山神在民间口碑极好,大家大事小事都喜欢去求一求、拜一拜。当年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也来拜过。现在的黄鹤山山头,有复建的皋亭神祠,网友热议的“神秘图腾柱”就在这里。
皋亭神祠图腾柱
看到这里,你或许可以理解,为何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皋亭山又被称为“杭州的靠山”。
说皋亭山是杭州的一座古老名山,此言非虚。
追溯皋亭山的历史,得从汪洋大海和钱塘江初形成的时候说起。有学者研究,距今6000年前后,海面波动微弱,海岸线基本稳定下来,杭州湾喇叭口形成,钱塘江涌潮出现,涌潮所携泥沙沉积于两岸,而皋亭山等杭州城北山脉曾经就是孤悬于浅海中的岛屿,钟毓龙《说杭州》第二章《说陆地》里说:“太朴山、皋亭山、临平山、超山等,皆浮于海中之岛耳。”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古代皋亭山周围依旧是水网之地,遍布许多湖泊、沼泽。因此,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人的祖先往往选择在背山面水的地带定居和生活。1958年,在皋亭山西侧的半山附近发现了距今4700年的水田畈良渚文化遗址,并且出土了多把木桨,说明这时候的水田畈和皋亭山人已经掌握了水上活动技能,有了舟楫制造和水上航行能力。
白居易求皋亭神降雨
写下300多字的《祝皋亭神文》
皋亭
“皋”,意为水边高地;“亭”,指人所聚集。
四五千年前,在茫茫海面的几处孤岛中生存的皋亭山,还孕育出了早期先民的信仰之神:皋亭山神。
作为上古神祇,皋亭神庇佑一方百姓平安。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化度寺有皋亭神祠,自隋以来事之,至今不绝。旱干水溢,有祷必应,郡民事无巨细,皆请于神应。”
看来皋亭山神在民间口碑极好,大家大事小事都喜欢去求一求、拜一拜。其中来求拜皋亭神最有名的当数白居易了。公元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他到杭州的第一年就遇到大旱,一直旱到第二年,作为父母官的白居易坐不住了,他来到皋亭山,求皋亭神降雨,并且情真意切写下了300多字的《祝皋亭神文》,白居易先是“吐槽”在城隍山潮神伍子胥那里只求得了一点点毛毛雨,然后对皋亭神一通猛夸,并且许诺如果五日之内可以下一场正儿八经的雨,定来重谢。
白居易皋亭山求雨成功了吗?恐怕没有,据《杭州有意思》书中说,“半个月后,他再次出手求神,这次求的是‘北方黑龙’,写下了一篇《祭龙文》”。这次白居易的态度远不如上次皋亭山求雨好,直接“开骂”:“龙无水,欲何依?神无灵,将恐歇。泽能救物,我实有望于龙;物不自神,龙岂无求于我?”意思就是,不下雨的话还算什么龙神,现在是我求你,你赶紧把雨给本官下下来,不然往后你怎么知道就没有求我的时候呢?
现在还能去拜皋亭山神吗?《四库全书·乾隆杭州府志》卷十七《仁和县山川》记载:“皋亭山,杭人亦曰东皋。旧有亭,在其顶,故曰皋亭。今亭已毁,但故址规模尚存。”如果你也想去皋亭山上沾沾灵气,现在的黄鹤山山头,有复建的皋亭神祠,网友所说的“神秘图腾柱”就在这里。
韩世忠平定“苗刘兵变”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皋亭山就以坐北朝南的巍峨之势和保境安民的功德,被誉为“杭州的靠山”。
皋亭山的历史中,也留下过金戈铁马的岁月。作为杭州的北部门户,皋亭山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相传唐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在此带兵抗敌,修筑了十里石城。关于钱王寨及城墙,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一记载:“皋亭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石城,周围十里。”
这里还是南宋著名历史事件平定“苗刘兵变”地点之一。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初五早晨,御林军头领苗傅和统兵刘正彦发动兵变,把在杭州刚立足的宋高宗围在了凤凰山的王宫里,逼高宗退位。大将韩世忠见情势危急,与张浚、刘光世等共同发兵勤王,在临平将叛军团团围住,因上塘河被叛军布了鹿角状枝杈,战船无法行进,便弃舟登岸激战,击溃叛军后又乘胜追击到了杭城,为宋高宗重建大宋王国扫平障碍,此后人们将这里尊称为“韩蕲王将台”。
在宋王朝的尾声,皋亭山又留下了壮怀激烈的一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皋亭山正是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的地方。时间拉回到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号称二十万铁骑的元兵占据皋亭山,统帅伯颜就驻扎在皋亭山上,离临安城不过十几里路。当时的南宋王朝已经是一派投降求饶的嘴脸,朝中大臣纷纷逃之夭夭,朝廷才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并派他去皋亭山元营与伯颜谈判。铁骨铮铮的文天祥只带了两个副使就去了元营,大义凛然地斥责伯颜,见惯了奴颜婢膝南宋大臣的伯颜不由生出几分敬佩,表示若肯降一定不杀百姓,不动社稷。文天祥提出让元军退兵,并说作为大宋状元丞相,所欠的就是一死报国了!当晚文天祥在皋亭山附近的住所被元军包围,就此被捕。二月,文天祥和宋恭帝、谢太后一起被押解往大都,路上得以逃脱。祥兴元年(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想来,他在困于皋亭山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
如今,你去皋亭山一带的时候,也可以在山路上找一找,钱王城寨、韩蕲王将台,以及文天祥皋亭抗论纪念台等景点。
皋亭山“睾亭山”石刻
古人为了看花,也是很拼的。每当皋亭山桃花一开,又是一桩全城出动的大事。
当时皋亭山桃花开得有多壮观?以南宋时为始,皋亭山的桃花坞,两岸均栽桃树,每年逢春,桃花盛开,灿如云锦。康熙《仁和县志》卷五《风俗》载:“比来皋亭山刘坟村,每当春月桃花盛放,上下数十余里,一望如云锦,游人多问津焉。”
清代诗人描写皋亭观桃盛况: “城中士女爱出游,纷纷逐队如云流”
当时大家去皋亭山观桃,多是坐船。范祖述《杭俗遗风》里记载了当时出游的路线:“半山在艮山门外,水旱路皆十五里,至其地转湾,则两岸数里均栽桃花,又名皋亭山……”“城中士女观桃者,由城中坐船,出水门,自断河头至水门,约数里之遥,下段河面开阔,有桥名万安、菜市、宝善、坝子……”
宋高宗曾来这里打卡,并留下在皋亭山赏桃的诗句:“皋亭山下旧桃源,刘阮忘归我亦然。循辇有香春草细,翩翩清兴若登仙。”
明朝时,“半山观桃”和西湖探梅、藕香看荷、茶坊菊景一起,构成当时杭州人一年四季的赏花习俗。
康熙年间,“皋亭之桃”早已成为杭城湖墅三胜景之一。清代胡涛在《皋亭观桃歌》里面写道:“山下千村桃李花,岁岁春光丽如绮。城中士女爱出游,纷纷逐队如云流。”如果有GPS导航,当时去皋亭山看桃花可能也堵得发红。
古时,皋亭观桃的风雅还不止于看桃花,据说皋亭山人是早餐吃桃花饭,晚餐吃桃花粥,还要喝着桃花酒游皋亭山水,有诗句:“朝餔软嚼桃花饭,夕餐香煮桃花粥。每逢花发载酒游,长对青山展画轴。”
千桃园桃花盛开
如今的每年三月,皋亭山景区300多亩的千桃园内桃花都花开烂漫。据了解,桃花的平均花期虽然只有短短5-7天,但由于千桃园桃花种类较多,有山桃、菊花桃、鸳鸯桃、龙柱桃、碧桃等20多个品种,花期轮番更替,可以持续一个多月。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