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hehua.jpg

  《时训解》中记载大暑时节的气象物候:“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意思是,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化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腐草为蠲,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蠲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即萤火虫。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释名》说:“暑是煮,火气在下, 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

yushui.jpg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明陈三谟《岁序总考全集》中的《七十二候歌》就此写成诗歌帮助人们记忆:“大暑炎炎烈日红,且看腐草化为萤;土润郁蒸并暑湿,洗天大雨正时行。” 

  农事农谚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大暑无君子”,意思是说,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的天气十分酷热,很多人因为热到受不了,就不顾面子把衣服脱掉,这样子不但不礼貌,也失去了君子风范。

xigua.jpg

  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天气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管子》说,“大暑至,万物荣华”。中国许多地区有“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农谚,天气虽热,却是孕育果实的最佳时机,农谚中的“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无汗,收成减半”,这是古人朴素哲学诉求的民俗化表达。

  头伏种萝卜,二伏种菜,三伏里头种荞麦,这是东北农耕的重要风俗。

  大暑风俗

  饮伏茶。这种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有清凉祛暑的作用。过去,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金银花.jpg

  晒伏姜。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井拔凉水消暑。在东北,高温季节家来客人不烧水沏茶,而是去井沿打来一挑凉水招待客人。小孩用细线绳栓一个玻璃瓶子,渴了热了就到井沿打上来一瓶水当场就喝,解渴消暑降温。香瓜、西瓜、黄瓜、柿子,放在土豆窖里降温后再吃,或用井拔凉水浸泡半小时再吃,清凉可口很爽。气温30摄氏度的时候井水温度6~10摄氏度,降温效果明显。雨天发现有冰雹立即到厨房把菜刀从房门撇出去,据说可以赶走“黑龙秃尾巴老李”,使冰雹停止。

  熏蚊子。在东北夏季夜晚7-10点是蚊子最猖狂的时候,这个时候晚上不许点灯。过了晚上十点蚊子就消停了,回到草窠,有露水,温度低就飞不起来了。点燃五月节趁湿编成的艾蒿辫子驱蚊,没有就用旧棉花点燃,或者点燃一堆麦余子(麦壳),效果很好。

  养生与饮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下一篇立秋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