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东西交流的先行者 从远古走来的甘肃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东西交流的先行者 从远古走来的甘肃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距今5000年左右,陇东地区因空间限制、人口聚集而进入文明社会的同时,陇西却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社会发展道路。这里向西向南还有大片未开垦的适合发展农业的坡地、高原、绿洲,增加的人口只会不断向外迁徙,而不是从内部形成文明社会。所以我们会看到马家窑文化仍然是相对平等的氏族社会,盛行彩陶这种热烈奔放的“平民的艺术”,我们会看到因马家窑文化的扩展影响,从而形成最早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可称之为丝绸之路前的“彩陶之路”。

  距今50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从甘肃中部向西、向西南长距离扩展。向西沿着河西走廊西进,最西到达甘肃酒泉照壁滩等地。向西南偏东的一支,通过后世所谓“藏彝走廊”,扩展影响到四川西北部和云南等地,并从川西北山地下到成都平原,成为后来三星堆文化的主要前身;向西南偏西的一支,踏上青藏高原,与当地无陶土著文化融合,形成青海共和盆地的马家窑文化宗日类型和西藏东部的卡若文化,甚至还曾一度向南向西远距离迁徙,在遥远的克什米尔地区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反过来,马家窑文化陶盆上的彩绘舞蹈纹图案,东乡林家的青铜刀,也都有可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

  距今4000多年以后,流行彩陶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继续西行,马厂类型已经抵达新疆东部哈密地区。东疆这些彩陶文化,包括农作物黍等,进一步扩展至天山南北,甚至传播到中亚等地。而甘青等地所见锯齿纹彩陶、尖顶冠形符号,绵羊、黄牛、小麦,甚至青铜器技术等,也都先后源自中亚和欧亚草原地区,并通过甘肃传播到中国中东部各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可以说,正是马家窑文化人群向西向南的拓展影响,使得中华文化得以有机会和西方文化接触,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决定了此后的中华文明一直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还使得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新疆、云南等地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逐步融入“早期中国文化圈”,奠定了后世中国的西部基础。(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星星火种点亮泾河两岸——中共平凉特支的成立及主要革命活动

下一篇古凉遗韵奏新声 雷台焕颜启盛景——武威天马大景区走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