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青灯黄卷,揭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的神秘面纱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15年青灯黄卷,揭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的神秘面纱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M3墓室随葬车上出土的具有欧亚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银大角羊形车舆饰

图片

  M3墓室随葬车上出土的具有欧亚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金虎形车舆饰

  参加评选

  2007年4月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享有考古界奥斯卡之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2006年度在中国各地进行的合法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均有参评资格。此前,经过《中国文物报》刊布、专家评议,最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在学科里有新内容和新认识的24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名单。中国考古界的各路英豪(考古项目领队)带着他们的考古项目齐聚首都,向评选专家和社会公众展示其考古发掘成果。最终马家塬战国西戎墓地从众多参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考古会议,我如饥似渴地聆听着各项目领队的汇报,记录着黄景略、严文明、张忠培等考古界泰斗的点评——真是一场学术洗礼啊!随后,素有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之称的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于11月9日揭晓,马家塬遗址考古项目荣获“2006-2007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2021年10月18日,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之际,马家塬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至此,马家塬遗址及其出土遗物所反映的西戎文化在国内外引起了持续而巨大的反响。

  引发关注

  在马家塬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受到了国家文物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甘肃省文物局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怀与支持。2006年冬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甘肃省政府省长助理郝远在所长杨惠福、副所长王辉的陪同下莅临工地检查指导工作。2008年7月,时任甘肃省副省长咸辉在省文物局副局长马玉萍的陪同下,亲临现场进行调研,协调解决发掘保护相关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还对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了亲切慰问。之后,多位国家文物局领导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马家塬以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调研和悉心指导。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王辉所长带领我们持续进行着马家塬遗址文化属性、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等领域的探索。向专家请教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个优良传统,听说马家塬有重大发现,徐光冀、张忠培、信立祥、焦南峰、王占奎、张天恩、王建新……等等一位位国内顶级考古学专家纷至沓来,他们纷纷提出了宝贵见解和下一步考古工作的建议。

图片

  2011年10月早期秦文化项目组专家调研马家塬考古工地

  室内清理

  马家塬遗址考古成果在社会各界掀起小高潮后,我们的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开展,期间出土了更多的墓葬类型,以竖穴偏洞室墓为多,墓葬规模与其阶梯数量、洞室面积、车的数量、随葬品多寡和精美程度成正比。其独特的墓葬形制、华丽的车辆、复杂的人体装饰以及蕴含多种文化因素的遗物,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慢慢露地出了她们的真容。由于出土车辆类型多样、表面装饰物质地丰富、工艺复杂,但在出土时多已坍塌变形;墓主人多是盛装入殓等等,这些复杂现象给野外发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更好地保护这批文物、更完整地提取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甘肃省文物局的领导下,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为主体的马家塬考古团队,在张家川县博物馆的有力配合下,工作方式向更精细化推进:我们将出土的木棺和部分车辆整体打包套箱,提取至实验室,在可控环境下做进一步清理和保护,取得了更加可喜的成果。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曾这样评价马家塬的考古工作:“马家塬开启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种新的考古发掘模式,即野外发掘和室内二次清理发掘及多学科融合之路!”

图片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1758年甘肃玉门遭遇蝗灾,巡抚紧急上奏,乾隆皇帝只回复了三个字

下一篇华亭莲花台:寻奇探胜的祭天第一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