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奔流文化·看甘肃】甘谷姜家庄:一代名将姜维从这里一去不复返
甘肃的三国文化之六——
甘谷姜家庄是个小山村。
一轮暖阳从姜公祠堂巍峨的殿宇之上投射过来,那光芒让人不敢逼视,而村中的老人在祠堂边的空地上三五成群地闲聊,这里早已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区域。
▲姜家庄的姜维祠 李春 摄
▲甘谷姜家庄的姜维塑像 李春 摄
一
姜家庄,坐落在今天天水市的甘谷县六峰镇,距县城不到10公里左右。姜家庄的村道两旁是整齐美观的新农村民居,而在村庄的中心区域,还留有一些老房子。
▲姜家庄的街道散发着浓厚的三国文化气息 李春 摄
▲“心有远志,不在当归”姜家庄壁画 李春 摄
1800年前,姜家庄那个叫姜维的后生拜别老母亲,和那位羽扇纶巾的先生一去不复返……
姜家村的村民大都姓姜,是三国名将姜维的后代,从59代孙到65代孙现在都还在村里生活。村里盛行姜维武术,姜维加鞭枪、姜家刀、姜维黑虎棍、姜维铁山靠、姜维守心拳…………那瞬间绽放的惊艳枪花、穿林打叶的刀声、老龙呜咽的棍风,让人顿时血脉偾张。朋友兼向导姜军,系伯约公(姜维,字伯约)的第63代孙,使得一路好枪法。
步入位于姜家庄的姜公祠,共有27级台阶,第一步台阶,有9级,代表姜维九伐中原;往前的第二步台阶,有18级,代表姜维时期距现在已经1800多年。进得大殿,正中高大坐像正是一生戎马的姜维。塑像高2.7米,寓意姜维27岁时跟随诸葛亮征战疆场,大殿两侧的36幅壁画描绘的是姜维戎马倥偬的一生。
二
姜维之墓就在姜家庄的一处山坡上。
墓地坐南向北,地势高出姜家庄60多米,且背依群山,面临渭河,周围地势开阔,山水环绕。这处陵墓是1988年甘谷县政府在原址上修复的,系衣冠冢。
▲姜家庄的姜维衣冠冢 李春 摄
新修复的陵墓是用青白大石垒砌的墓冢,冢高1.2米,象征姜维12岁离家从军。周长6.2米,表示他62岁以身殉国。冢前9级踏垛指九伐中原。两侧踏垛间一条光滑坡面作通道,上题“远志”二字,来自姜维修书于母“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经典故事,旨在颂扬其远大的志向。
每逢清明和姜维祭日,村上的百姓都要聚在姜维墓,锣鼓喧天,唢呐齐鸣,高举招魂灯,齐唱招魂曲来缅怀他们这位英雄的祖先。
有诗写道:
招魂曲,口口传,将士百战终不还,只留靴子坪。
葬靴地,名靴坪,后人登上靴子坪,但闻将军马蹄声。
是啊,墓里面有没有伯约公的骸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样一座大坟,后世的人们精神便有了寄托,英雄,最终魂归故里。
三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之战功败垂成,但是他对于姜维却是很器重,“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诸葛亮的垂青,也让姜维一下进入蜀汉的权力中枢,之后的蜀汉政权都是在诸葛亮选拔的人才掌握之中,而姜维之后就渐渐成为了蜀汉的国之柱石。
▲《三国演义》连环画诸葛亮收服姜维 刘锡永 绘
诸葛亮逝世后,姜维就任大将军,他也一心一意地开始北伐了。于是就有了九伐中原(演义中说九次,历史上其实有十一次)最终以身殉国的悲剧史诗,也有了某些史家送给姜维的四个字——“穷兵黩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回忆录里的长征往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