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城百姓与苏联援华人员日渐熟稔,街头碰面彼此多以笑致意。徐盈对此有着生动还原:“兰州市上,到现在围观俄国人的时代是已经过了,现在存在着的只是小孩还会追着俄国人们笑,俄国人莫名其妙地也在笑,笑来笑去,引得旁观者也参加为之大笑。笑,也许是亲善的一种表示吧。希望两个民族永远在笑颜中。”
C
1938年的十月革命节当晚,苏联驻兰外交代表那萨洛夫在其驻地举办庆祝会。次日晚,中苏文化协会西北分会亦举办游艺会作为回礼,招待苏联旅兰人士。当时正在兰州采访的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记者丁履进适逢其会,其在《西兰之间》(中央通讯社西安分社1940年版)一书中,对此次“探班”作了全面报道。
游艺会于当晚六时二十分宣布开幕,先后有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朱绍良、苏联外交代表那萨洛夫、中苏文化协会西北分会会长、外交部驻兰特派员、兰州妇女慰劳会代表等多人上台致辞,中间还穿插进行向苏方赠送银盾、锦旗等礼品的环节,那萨洛夫两次致答谢词,足足耗时两个钟头。至八时许游艺节目方开场,有西安京剧名旦江菊兰表演的梅派《霸王别姬》里的舞剑片段,“舞时佐以琴鼓”;还有武术表演,包括打拳、对刀、对枪、赤手夺刀夺枪等,“都是我们固有的国粹,以此娱乐外宾,自含有宣传我国武术的意义。”重头戏则是放映电影和话剧演出,首先放映战地服务团拍摄的《厦门大血战》,历时一个多钟头;接着上演无名话剧,主题是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最后放映苏联故事片《保卫祖国》,情节与当时兰州防空作战非常应景,讲的是苏联飞行员保家卫国的故事。由于兰州电力不足,加之会场“银幕粗劣、设备不全”,导致影片放映时断时续,竟然延至次日凌晨2时半方才完毕,妥妥一个8小时工作日!丁履进在报道中吐槽曰:“因为事前筹备仓卒,调度不佳,所以虚耗许多时间,减少大部分的兴趣,来宾陆续散去,到闭幕时仅寥寥数十人。”特别是参会的苏联飞行员与汽车司机们,第二天肯定不能睡眼蒙眬地执行任务,只好悄悄溜走。这可能也是当时苏联援华人员的守则——一切以工作和作战为要务,实行军事化管理,类似应酬能免则免——但中苏双方主宾为维持外交礼仪,“正襟危坐,终场始去;严肃精神,令人起敬。”
随着全面抗战进入第三个年头,侵华日军对甘肃的空袭与中苏空军防空作战之间的较量也达到了高峰。1939年是甘肃防空作战最为激烈的年份,这一年8月,著名报人萨空了赴疆途中曾在兰州短居20余日,其间适逢8月12日的苏联空军节,目睹了苏联飞行员白天驾机在兰州上空散发庆贺传单,并应邀参加了当晚举行的盛大庆祝晚会,与苏联志愿航空队官兵联欢。他在《从香港到新疆》一书中写道:“这给我们这些在渝饱尝敌寇轰炸滋味的人,以极大的鼓舞。”
距离首批苏联援华人员抵兰已经过去了整整85年。从故纸堆里重新翻出这些历史的细节,拂去岁月的轻尘,当年在记者笔下行进在兰州街头、朝气蓬勃的苏联青年们却栩栩如生,他们中很多人都已为了这素昧平生的国家、城市与人民而血洒异国疆场,国际主义的真谛也许只有在相逢一笑和欢聚一堂的民心相通之短暂瞬间才能得到最好诠释。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 史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风起陇西》热播带火一座城 甘肃悠久历史文化引发观众关注
下一篇: 甘肃泾川北魏“南石窟寺之碑”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