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凉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凉州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原标题: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凉州

  凉州刺史部是汉代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曾以陇县(今张家川县张家川镇)和冀县(今甘谷县)为其治所。到了东汉末年,为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分凉州河西诸郡设置雍州,后又撤销凉州并入雍州。三国时期,曹丕将河西地区复置为凉州,州治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对凉州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汉末设置雍州

  东汉末年,凉州不仅遭受中原战祸的波及,还备受民族间兵戎纷扰之害,尤其是北部兴起的鲜卑族,对凉州祸害严重。战乱给凉州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河西四郡因为离凉州州治冀县太远,而且路途常常被黄河寇贼所隔断,来回办事很不方便,便向朝廷上书,要求另外设州管理。李傕控制下的汉献帝召集群臣商议后,便分凉州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后又改居延属国为西海郡,仍属雍州管理。朝廷任命陈留人邯郸商(复姓邯郸,名商)出任雍州刺史。因为张猛父亲张奂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朝廷便委任张猛为武威太守。

  在此期间,由于张猛和邯郸商不合,导致雍州发生内乱。张猛先发制人,杀死邯郸商,并发了一道敕令道:“如果有人敢为邯郸商临丧,杀无赦。”凉州从事、破羌县长庞淯听说之后,弃官昼夜奔往武威,来到邯郸商尸体旁嚎啕痛哭,然后欲袭杀张猛,被张猛手下擒获。张猛知道庞淯乃当时义士,便允许他为邯郸商穿孝服居丧,庞淯自此以忠烈闻名。公元210年,凉州军阀韩遂上表讨伐张猛,武威郡的官员士卒纷纷在战场倒戈。张猛见大势已去,登楼自焚而死。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凉州的称呼又发生了变化,原因是曹操想恢复《禹贡》时的九州体制,汉献帝便下诏把十四个州合并为九个州。于是,朝廷便撤销司隶校尉及凉州,原来凉州的所有郡城并入雍州。那时候,从长安京畿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直到西域,皆属雍州管辖。

  卢弼《三国志集解》评论道:“操改官制,及并十四州为九州,皆藉复古而以自便私图。”认为曹操这种“托古改制”的行为乃是借复古之名而“自便私图”。

  曹操平定雍州

  赤壁之战失败以后,曹操一边采取措施,稳定内部,一边养精蓄锐,伺机西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采用先取关中再克凉州、雍州的战略,开始对关中用兵。军阀韩遂、马超占据关中,《三国志·马超传》记载:“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最终马超、韩遂败走陇右,关中自此平定。

  接下来,曹操命大将军夏侯渊督率众将继续西征,欲夺取陇右。

  公元212年,马超在张鲁大将杨昂的相助下,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县。马超占领冀县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公元213年9月,韦康旧部杨阜、姜叙等密谋讨伐马超,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公元214年春,马超想要反攻陇右,杨阜、姜叙等向曹操大将夏侯渊求救。马超与曹军对垒,一战而败,只好撤回汉中,后投降蜀汉。

  击败马超之后,夏侯渊又转击韩遂,韩遂不敌败走。十月,夏侯渊率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的陇西人宋建,仅一月余,就大破宋建。又进攻河西诸羌部,诸羌全部投降。在两年内,夏侯渊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扫羌氐,虎步关右。至此,雍州基本平定。

  曹丕重置凉州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魏立国后,为进一步巩固后方,开始对河西加以经营。

  由于河西地处曹魏西部边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基于此,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权衡再三,决定从雍州分出一部分地区复置凉州,州治也由冀县迁至姑臧,设凉州刺史进行管理,并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毌丘兴为武威太守。为有效守卫西部边防,同年,曹丕任命大将军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

  当时的凉州刺史部管辖范围虽然较汉代有所缩小,但仍然较广,下辖八郡。《晋书·地理志·凉州》记载:“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于是乃别以为雍州。末又依古典定九州,乃合关右以为雍州。魏时复分以为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八,县四十六,户三万七百。”八郡即金城郡、西平郡、西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戊己校尉隶属凉州刺史部,而护羌校尉多由凉州刺史兼任。

  平定凉州叛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从金文密码到酒泉古玉

下一篇临夏积石山临津古渡:小丝绸之路和茶马互市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