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史与诗交汇,拍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光荣与梦想》:史与诗交汇,拍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首先,浩瀚史料的选取,对有戏剧冲突的部分,相对展开详写,戏剧冲突弱的部分,通常用旁白补充,连缀成整体。第二招,是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用新素材新发现。对人尽皆知的内容相对略写,有开局空间的展开详写。第三招,是让热血和燃情相伴,以诗意和镜头加持。历史绵延不绝,有关党史的创作容易见事不见人,《光荣与梦想》运用了高技术和高艺术含量的视听语言,打破纪录片感。

  有三个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其一,长征开始时,8分10秒的镜头展示了这次迁徙的波澜壮阔。镜头里起起落落、兜兜转转,红军长龙在江河丛林间蜿蜒前行。这一刻,中国革命道路的蜿蜒曲折、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在画面里尽收眼底。其二,红军攻占腊子口后来到哈达铺,导演用一镜到底,跟随陈赓逛街的视角,带观众领略了惨烈战斗后难得的生活气息。3分40秒的镜头中,人们会感觉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红军都是钢铁汉,同时也都是血肉之躯。第三个令人难忘的镜头是对开国大典的描摹,导演用巧妙的画面语言通过对领袖、人民群众以及不同地方各个历史相关人物的串联,完成了由事实向史实再到史诗的三层递进。

  作品在保证历史基本面貌的前提下,进行史料的删削和整合,以及在历史暗场中,遵循历史精神的虚构,实现了苦难与辉煌交融的表达,体现了中国影视工业当下的制作水准。

  来源:文汇报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纪录片《大学》传递大学精神和使命

下一篇从《觉醒年代》到《大决战》 党史剧创新表达年轻人同频共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