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时代质感的英雄影视图谱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富有时代质感的英雄影视图谱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老艺术家王晓棠、田华亮相中国电影表演艺术“这十年”荣誉论坛。很多观众感慨:“看到她们,就想起《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金环、《党的女儿》的李玉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直播,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云展播”的40余个平台收获超658万的总播放量。有网友评论:“舞台上的演员优美起舞,我脑海里回响起同名电影结尾处李侠向延安发出的告别信号,‘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些屏幕上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能照亮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且英雄辈出的民族。这种英雄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花园的“营养剂”,也成为中国影视创作之轮的“压舱石”。一部部优秀影视剧以独特的影像语言书写英雄事迹、塑造英雄形象、诠释英雄精神,与一代代观众展开精神对话。不过,英雄的概念及其承载的精神内涵,乃至人们的英雄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丰富拓展。尤其在当下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为了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和观赏需求,广大影视从业者与时俱进,采取超越传统英雄叙事的影像风格与创作基调,在不同题材类型的创作中讲述中国英雄故事,建构主流影像文化。

  战争叙事中的铁血英雄

  战争叙事中的英雄人物以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为使命。他们往往具备冷静头脑、敏捷身手,面对多重考验、处理复杂矛盾、解决棘手事件时临危不惧、奋勇无畏。这不仅为观众提供审视战争与和平、了解军队和军人的独特视角,引导各界关注国防建设、崇尚和平发展、尊重军人职业,还传递出人民军队从建立至今始终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价值理念,在社会上激起奋勇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近年来影视创作在塑造军旅英雄时注重对血性的表现。比如《狙击手》里,战士胖墩牺牲的情节:为营救战友,他在美军狙击小队猛烈火力攻击下以百斤铁板为盾,喊着川江号子艰难移动。铁板滑落,胖墩在最后关头喊出“我想到了,我儿的名字叫铁板!”几个细节将一名革命战士的向死而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军人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千难万险、经住千磨万击,逐渐融入灵魂、注入血脉,化为坚定的决心、无畏的勇气、坚决的行动。就像《长津湖》的伍万里、《金刚川》的小胡,两个新兵蛋子开始是懵懂的,但经过战争的残酷洗礼,看到战友们一个个死去,逐渐明白了为守卫家国河山、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牺牲的大义,成长为勇往直前的铁血英雄。

  个性化与情感化的表达也成为军旅英雄塑造的新趋势。无论是《长津湖》中在哥哥伍百里牺牲后,伍千里发现弟弟伍万里背着父母参军时的担忧,还是《我和我的父辈》“乘风”单元父亲马仁兴看到儿子战马身上的血,得知他已经牺牲,独自一人穿梭在稻田里的痛苦,还是《铁道英雄》中老王身份暴露后想让小石头叫自己一声“爹”的期盼,原本寻常的情感诉求放在英雄身上,凸显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性情,更拉近了英雄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带来了亲切感、真实感与认同感。这些血气方刚、诙谐幽默、智勇双全、兼具个性与共性特征的立体化英雄形象让血性与感性结合,阳刚与温情兼顾,使军旅叙事的主流价值观表达更具情感张力和灵魂感召,丰富了中国主流影视话语体系的建构。

  谍战叙事中的孤胆英雄

  谍战题材以强烈的戏剧冲突、紧张的叙事节奏、反转的故事情节,满足观众刺激、惊险、悬疑等心理需求。这种作品大多以塑造隐秘于特殊战线恶劣环境与复杂矛盾中的孤胆英雄见长。为渲染悬疑氛围,加剧戏剧冲突,创作者往往打破惯常叙事逻辑,混淆人物身份。比如《风声》围绕寻找“老鬼”的真实身份展开叙事,这种设置增强了英雄的魅力值。

  近期作品中的谍战叙事还经常将隐秘战线的战斗与情感线索交错进行,通过矛盾冲突与亲情、爱情等情感纠缠,丰富、完整叙事核心功能,拓展表现与审美意蕴空间,引发观众共情。《悬崖之上》在悬念丛生的秘密行动中夹杂了夫妻、战友等情感线索,多重关系架构使英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叛逆者》中,参加抓捕潜伏在复兴社的地下党任务的林楠笙不断被顾慎言等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感召,对国民党内部的乱象和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有了更深的思考,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这些作品从描摹隐秘战线英雄的心路历程入手,讲述他们以会怕、会痛的血肉之躯实践信仰的故事,映衬出一代青年人的选择,阐释了大历史走向的深刻逻辑。

  灾难叙事中的时代英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传世真迹齐聚,再现苏东坡艺术魅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