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节目走进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先后拜访观星台、太室阙、中岳庙、嵩阳书院、少林寺、初祖庵、塔林、嵩岳寺塔的途中,观众也随“布鞋男团”遇见了一群可爱又可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他们中有人是“坚守”的代言人。申颖涛,原观星台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1982年从豫剧团 “转行”到观星台。在崭新的人生舞台上,他一扎根就是34年。历史文化学者阎铁成参与了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遗,尽管已退休,他仍是在岗心态:“文物人进了这个门,一辈子都是文物人。”
也有人,是“默默奉献”的践行者。出于保护的需要,少室阙至今未对外开放,但数年如一日,陈卫星都在此地认真地检查、研究、保护……在他眼中,默默无闻的付出其实源于一份世代相传的朴素使命——让文物一代代完好地传下去,文脉的“根”和“魂”绝不能断在自己手上。嵩岳寺塔管理员乔乐鹏陪伴嵩岳寺塔已经11年了,白天巡视,夜里守着,唯她一人:“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匆匆忙忙的,我更希望把心先静下来,你会感受到大自然,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1500多年沧桑变迁,当年殿宇轩昂,如今尽还太虚,幸喜古塔犹存,乔乐鹏用强大的信念恒久地对抗着孤独和重复。因为她知道,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方知兴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守望精神家园。
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单霁翔讲述的一则关于普通人“家国情怀”的故事。1985年,河南省商水县农民何刚在自家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文物,其中有19件珍贵的元代文物。何刚将这些宝藏悉数捐赠给国家,此后由国家划归故宫博物院收藏。而他自己,不索要奖励,仍继续平凡的务工生活。后来,何刚在打工时不幸遇难去世,故宫方面为这位农民兄弟召开追思会,向为中国文博事业作出贡献的捐赠者表达至深的悼念与敬意。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有三万四千多件文物来自民间捐赠,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文物部门及专业人员担起使命责任,更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因为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只有每一位普通民众都能倾心地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能安全、有尊严。”
事实上,这也是一档节目回应时代命题的一种主张——文物的保护,永远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只有大家共同的守望,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始终神采奕奕,成为世世代代的文化绿洲、精神家园。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