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捶泥、和泥、捏塑、扎孔、晾晒、过黑、点画……十来道工序,哪样也不马虎,一团泥巴在邵波手中,被变戏法似的捏塑成活灵活现的泥泥狗作品。
“泥泥狗”是河南周口淮阳区一种泥塑的总称,作品以黑色为底色,周身饰以五彩纹饰,其造型古朴、粗犷,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6岁的邵波是淮阳区城关镇人,现任淮阳区泥泥狗协会主席。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同时,以邵波为代表的新一代手艺人,还想方设法对泥泥狗艺术进行创新。由于一般捏塑泥泥狗的泥土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邵波等手艺人大胆地将捏制原料换成特制的陶泥,捏塑晾干之后,增添一道高温烧制的工艺,如此一来,泥泥狗就从泥质变为瓷质,固化了形态,提升了艺术价值。
为了培养年轻人对泥泥狗艺术的兴趣,70岁的泥泥狗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许述章等老手艺人带着制作原料进校园、进课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同时,他们将自己的泥泥狗工作室向学生开放,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认识、熟悉泥泥狗。5年多来,仅淮阳区就有10万多名(次)学生参加了泥泥狗制作的体验式教学。与此同时,淮阳区泥泥狗协会在国内100多个城市举行了泥泥狗艺术的学术交流、作品展览、论坛讲座和参访教学。12名非遗传人出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泥泥狗这一民间艺术品牌,使之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原文化名片。(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龚金星)
上一篇: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
下一篇: 陕博日历聚焦玉文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