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黄杨伟是海南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创业者。他在五指山市区开了一家非遗黎锦服饰店,除了卖黎族服饰,还会不定期线上直播讲解黎锦制品和黎族文化。图为黄杨伟(左)和外婆一起织黎锦。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视频平台上,刺绣、漆艺、剪纸、油纸伞等非遗工艺品搭配生动的画面与音乐,很快“圈粉”,吸引不少网友拜师学艺、下单购买。专家认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舞台,让更多人可以看非遗直播、赏非遗技艺、购非遗产品,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了路径。
传承人“圈粉”不少
“看了刘老师的直播,学到很多,老师讲得太好了,耐心细致,通俗易懂。”“潍坊风筝太漂亮了,自己学了也可以动手做了,期待下次直播!”……潍坊风筝传承人刘志江的一次风筝扎制技艺直播,吸引众多风筝爱好者观看学习。
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从2020年10月起在抖音上开设个人账号,目前已有15万粉丝,一条介绍“双面三异绣”的短视频收获140多万点赞量,网友在评论区赞叹:“苏绣真是精细、精巧、精妙!”姚惠芬说,自从她在视频平台分享苏绣后,全国各地的网友都给她留言评论,希望能学习刺绣。
专家认为,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突出,能在短时间内把非遗老手艺最美、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出来。非遗文化在新技术、新载体的助力下传播开来,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促进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栏等,支持加强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办好有关优秀节目,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
“过去我们靠语言、文字,后来靠照片、摄像,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更新的技术调动一切资源,加强传承和传播力度。传承和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有了两个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为,非遗传承不能离开数字化和网络手段,以新技术传播非遗文化是在当代更好传承非遗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三星堆商代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