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误区:不要轻易给孩子报补习班、辅导班,将严重破坏孩子的学习能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教育误区:不要轻易给孩子报补习班、辅导班,将严重破坏孩子的学习能力


作者:余建祥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很多家长向学习力教育中心咨询,仅仅通过学校课堂的学习,不花巨资上补习班,有可能让孩子成为学霸吗?经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过度无底线的宣传,似乎补习班、辅导班才是培养学霸的摇篮。记得在我小时候,补习、课外辅导是一个贬义词,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是极少参加补习班的,只有那些成绩很差的学生才会去参加补习班,或请人来家里辅导。现实也很残酷,很少听说哪个成绩差的学生通过补课变成了优等生,成绩依然垫底是常态。

  2015年的大数据显示,九成高考状元上的是普通幼儿园,七成念的是普通小学、九成没有参加过补习班。这可能跟我们多数家长的常识:要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报各类的辅导班,才有可能培养出学霸的认知完全不符。事实上只要了解一下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一个清醒而科学的认知。

  一、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每个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

  1、通过老师在课堂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基础的认知。但这时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浅层的,这也为什么很多同学上课时感觉完全听懂了,但课后作业的完成却很艰难的重要原因,因为此时对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很浅层的表面上。

  2、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此时即便能把作业完成,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掌握了知识,很多时候在测验的时候,老师稍微变换一下题型和问题,很多学生还是做不出来。

  3、通过测验、周复习、月复习的反复复习、练习,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正是这一轮轮的复习和练习,使得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较牢固地掌握知识。这也是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指的并不是温习旧的知识,就掌握新的知识,而是指通过温习,可以更进一步深入了解知识,就好象掌握了新知识一样,实际是指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新认识。

  一般来说,除第一步外,第二步、第三步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地去完成的,而且每个同学也会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进一步的话,学生完全可以第一步也自己独立完成,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些“天才”学生,能在短短一两个学期,完成别人三年学习的重要原因。

  二、课外补习、辅导的危害

  课外补习、辅导正是把原来应该学生自主完成的第二步、第三步,由补习、辅导老师介入进来共同完成。惰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毫无疑问,通过老师的参与,学生在完成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会更轻松、更容易。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不到有效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和那些独立完成的学生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而随着学生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小学进入初中、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的难度将逐步提升,学习的内容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些缺乏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上将越来越吃力、越来越依赖老师的外力帮助,最终陷入学习困境也是必然的。

  所以,课外实习、辅导其实是一剂慢性毒药,是一种饮鸩止渴、缺乏远见的错误做法。从眼前看似乎解决了问题,事实上给孩子以后难度更大、复杂度更高的学习埋下了暗雷。

  三、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孩子的学习

  很多的家长错误地把眼光仅仅盯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数是可以通过一些取巧的方式短期获得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试技巧。但能力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的,而当学习能力有效培养起来以后,孩子面对学习自然轻松而高效,取得优异的成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是说分数其实只是一个副产品,并不应该是每位家长追逐的最终结果。很多小学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初中面对难度更高、科目更多、更复杂的学习时,成绩会直线下滑,沦为“差生”,正是家长没有重视起孩子基础学习能力培养造成的。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幼儿、小学阶段就重视起孩子思辨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学科思维、阅读理解能力、深度学习能力等的培养,而不是舍本逐末地片面追求分数。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完全没有必要着急抢跑,扎扎实实奠定基础,才能让孩子成为最终的赢家!(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上一篇余建祥:孩子学习成长和教育中的第二次飞跃及重要意义

下一篇余建祥:新冠疫情下,家长和孩子如何解决网课学习困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