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历史的存根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碑石:历史的存根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当这999尊小佛像瞬间涌现在你眼前时,就如同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涌现在你的眼前,让人心生暖意。每一尊小佛像都荡漾着1800多年前的微笑,那些水波一样的笑纹,流淌着悲悯的高贵、信仰的笃定和文化的自信,刹那间会让人们落满尘埃的心灵明媚如春、清澈如水,仿佛这方冷硬的石头,也因这些如花的笑靥,有了生命的温度和灵气。

  甘谷县博物馆里,还收藏着两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佛造像碑。一尊是一佛二菩萨造像碑。这尊佛造像碑是20世纪80年代从大像山石窟附近发现的,为西魏时佛造像。它瘦骨清像的风格与麦积山石窟的著名雕塑相仿,除了其“东方微笑”式的神秘造型外,多了一层人间的烟火气息。另一尊是三级佛造像塔,镌刻于北周时期。在所镌刻的十二幅雕像中,既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形象,也有佛经故事图,造像构思巧妙,精美绝伦。

碑石:历史的存根

  大像山作为陇右名山,佛教圣地,自然少不了碑石的装饰与点缀。在华美的大像山上,从山麓到山顶,一路散落着羲皇故里碑、圣门石子碑、姜维祠碑,永明寺设戒碑、紫光和尚墓碑、飞云岩石刻碑、松花崖石刻碑、白云封处碑、报恩寺碑以及大像山创立文社碑记等碑刻。那些或古朴、或庄重、或典雅、或清新的碑刻,像一方方古拙的砚台,像一册册线装的古籍,沐浴过千秋佛光,浸染过万代月色,或以碑作传,或以碑传情,让千年的名山佛韵渺渺,水墨流香,让转山的游人,心旷神怡,口齿噙香,更让枯燥的历史,更为亲切,更为活泼。

  碑石,是人类神圣情感的载体。一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碑刻文化”的发展史。从三皇五帝的推位让国,到历代帝王的文治武功,从文臣武将的卓著功勋,到贤达烈女的高尚德行,刻满了千百年来大大小小的碑石,见证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坚韧的性格与厚重的文明。甘谷碑石虽然数量并不宏富,但它却是碑石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跳动着活泼的历史,吟唱着岁月的故事。

  历史远去了,但碑石还在。那一通通沧桑的碑石,如一封封历史的存根,传承着文化,延续着文明,也温暖着世人的眼眸和心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底

下一篇伏羲遗风古风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