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第一墩”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民俗 > 中国传统文化

行走“长城第一墩”


作者:佚名       来源于: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走出讨赖客栈,有一座天险吊桥横架于断涧急流的峡谷,用木板和绳索拼接的吊桥全长128米,桥面底宽0.8米,上宽1.5米,走在桥上,身体稍微晃动,整个桥身都会跟着摆动,紧张之下会不由自主抓紧绳索、双腿颤抖。桥下湍流不息的讨赖河水和桥面的荡漾让人体验到无限的惊险与刺激。

  3 古军营 雕塑群 古代将士金戈铁马的厮杀

  吊桥的尽头通向对岸的仿古军营,军营位于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的西南角,背靠气势雄险的长城第一墩。这是一座战争氛围浓厚的明代军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参与性。古军营,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由营帐、点将台、校场、兵营房等几部分组成,四周建有六座瞭望塔、四座哨塔、三处哨所、八处鹿砦、两处战车和火炮区。帅帐的周围分布着小帐,充分体现了军营之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模式。更真实地表达了古代将士们身处边陲,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在荒寒艰苦之地永担使命、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

  军营的西侧是一组“醉卧沙场”雕塑群。远远望去,颇有震撼力。这是一组七人一马的组雕:在夕阳斜下的戈壁滩上,一群刚刚经历过战斗又或准备翌日战斗的将士们短暂的休憩着,一位年长的将军手端酒碗却并没有喝下,目色凝重地望着远方,可能在筹划明天的战事;将军旁边的一位将士喝得兴致正高,赤裸上身端着酒碗与同伴干杯,可同伴不胜酒力已瘫坐一旁,手中却始终紧握着自己的武器;有两位靠在一起的士兵,一位面朝家乡的方向吹着思乡的羌笛,大概是想着“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的爱人吧!他旁边的另一位则低头沉思,手中紧握着武器,随时防备敌人的偷袭;还有一位健壮的将士正抱起酒坛倒酒,或许他的心里也正在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期盼战争早日结束,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组雕塑形象地表现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所描述的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豁达精神,体现了征战场面的残酷和豪壮!

  古军营和雕塑群以古战场为依托,用达意复原和雕塑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凝固的语言和流动的诗意合为一体,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战生活,联想起金戈铁马的厮杀场面和将士们悲壮豪放的情怀。

  世人把中华民族称为“龙的传人”,把万里长城称为“蜿蜒在中华大地上的巨龙”。那么,在巨龙崛起的地方,自然要有“中华龙林”。“中华龙林”也称“世纪龙林”,位于长城第一墩东侧0.5公里的戈壁滩上。2000年,由敦煌文化的奠基人常书鸿的儿子——常嘉煌先生策划,采用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龙”字,在长城脚下浓墨书写了长1000米、宽800米的“龙”字,这是迄今为止书写于大地之上的最大汉字。为使这一巨大的“龙”字永远呈现在西北大地上,2001年开挖树沟,沿“龙”字笔划种植西部特有的树种红柳和沙枣。如今,“世纪龙林”郁郁葱葱,形成了又一片戈壁绿洲,与“长城第一墩”相互守望,呵护着这一方水土!

  站在“长城第一墩”旁,望着滔滔东流的讨赖河,昔日诗中“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的雄伟气势依稀浮现在眼前。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曾经墩台林立、烽烟频传的历史场景已随着逝去的岁月化作了历史的云烟。但是千百年来一直澄明蔚蓝的天空和同样圣洁的祁连白雪依然见证着长城第一墩的英勇和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融媒体中心通讯员丨张晓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古韵甘肃】天水伏羲祭典溯源

下一篇东南谁比此关雄——林则徐过嘉峪关180周年(1842——2022)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