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说:/我是大力士,/我能撑起整片蓝天。/我倒立着说:/你瞧,我能撑起整个大地!”这首名为《谁是大力士》的诗,出自一位乡村孩子之手,2010年出生的她现在是湖南资兴市兴宁镇坪石完小的一名学生。当这首诗与其他乡村孩子的作品一同刊登在《诗刊》杂志上时,不少读者深受感动,纷纷留言“孩子的心灵最能触动人心”“真情、真诚,永远最动人!”“童心写在了天空和大地上”。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乡村孩子的诗在互联网上流传,有的从乡村物象抓取诗意,如岳金福的《云》;有的表达哲理智慧,如涵涵的《河里的心事》;有的传递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感怀,如樊嘉的《我的宇航员爸爸》。相对于矫揉造作、玩弄形式技巧或套路化的写作,这些诗虽然水平参差,但都是乡村孩子发自内心之作,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特质。它们以纯真质朴的情感和充满泥土芬芳的语言让人们感到一种诗意,也难怪不少原本对诗歌“无感”的人读后都表示深受感动。大家一方面惊叹于乡村孩子惊人的文学表现力和创造力,一方面希望更多力量参与其中,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让孩子们与诗为伴,快乐成长。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读诗、作诗中感受到文学给予人的丰富滋养。中国作协和各地方作协发挥公共文学服务的职能,通过诗人进校园、乡村学生与诗人结对子等形式让孩子们走近诗歌;“是光诗歌”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为全国1000多所乡村中小学的10万名孩子,带去了人生第一堂诗歌课;“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为乡村孩子播种诗歌的种子……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点燃,成长之路亦被点亮。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引导他们如何更好表达。《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引导乡村孩子如何作诗,不是为了培养小天才或者小诗人,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诗歌接受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对于乡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和成人一样,有生活的困惑和苦恼,而诗歌可以成为他们寻找情感寄托,表达内心渴望的方式。
呵护乡村孩子的诗心,需要让孩子们在写诗的过程中有获得感。不少面向少儿作者的文学期刊和网络平台通过开设“00后”“校园”等栏目选登乡村孩子的诗作,鼓励创作;一些企业还通过“大山诗歌瓶”活动征集作品,将乡村孩子的诗作印在产品包装上,让他们的作品广泛流传;一些少儿诗歌节、儿童诗歌赛也有针对性地面向乡村孩子,吸引他们参加……这些举措让乡村孩子们渴望有人分享、有人肯定自己创作的心愿得以实现。
在我们被乡村孩子充满童心的鲜活诗作感染的同时,也应加大力度关心、支持、呵护乡村孩子的创作,让诗意常伴他们身旁。
上一篇: 道教宫观永乐宫“搬迁往事”首次搬上舞台
下一篇: 新中国连环画:几代人的文化记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