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休闲娱乐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一、采茶舞 流传杭州茶乡的民间传统歌舞。采茶舞源于茶乡的劳动生活。由一群姑娘身扎彩衣,腰系绣花围裙,手持茶篮,口唱“十二月采茶歌”,载歌载舞,描述采茶姑娘一路上山坡、走小路、穿茶丛、双手采茶、拣茶和在茶叶丰收归途中追、扑蝴蝶的喜人形象。整个采茶舞以跳跃活泼的乐曲和轻盈优美的舞姿,使人联想起风和日丽的茶乡春天的生动情景。

  二、马灯舞 又称“跳马灯”,“竹马舞”。它历史悠久,《梦粱录》中就有民间跳马灯舞的记载。早先马灯舞是单骑独舞,称为“神马”,后来发展成红、黄、蓝、白、黑五色马队。马灯由竹篾分扎成马头和马尾,饰以彩布,系在人腰上。五人马队分二生、二旦、一丑组成,经常扮演神话传说人物,以丝竹伴奏,唱“十二月花名”小调。舞时以梅花形为主,配以快步跳跃,慢步倒退、左右跨越,有开四门、五马绕拉、五马圆场等队形。除广场、行进表演外,还逐乡逐村穿门庭人户院祝贺。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口念吉祥辞句。民间以马灯舞代表喜庆吉祥,群马飞腾,万事如意。

  三、打莲湘 打莲湘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莲湘和之。莲湘系由一根约长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亦称“竹签”、“花棍”。舞时可由数人、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参加。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莲湘做各种舞蹈动作,以莲湘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法。广场上可组成十字、井字等队形,随着男女交错对击,一起一落,节奏鲜明,动作活泼。

  四、大头娃娃舞 俗称“大头和尚舞”。南宋时已有“上元佳节,装演大头和尚”的记载。古时,舞蹈形式一般为二人表演,一饰和尚,头戴笑和尚面具,手拿佛尘或蒲扇;一扮柳翠,头戴大头面具,手执扇子或手帕。和尚有掸尘、拜佛等动作,柳翠有搔面、搔耳等表演,以及两个嬉逗、追逐等即兴舞蹈,动作夸张,逗人风趣。后来发展到大头娃娃舞,一般分两队,四至八人不等,男队戴男大头娃面具,女队戴女大头娃面具,穿红绿绸衫、腰系绸带,行进时作扭秧歌队形,广场表演有相互穿插、逗趣、嬉笑等动作表演。

  五、打腰鼓 杭州民间新兴集体舞蹈。腰鼓原流行北方,解放后也在杭州流行。表演时,每人左腰挎一个尺半长之圆形小鼓,双手执系彩绸的鼓捶一对,边行进,边击鼓,有正击、顺击、倒击、胯下击等各种击鼓花样。腰鼓队可大可小,少的十多人,多的可达数百人,队伍庞大,动作齐整,花样翻新,彩绸飞舞,鼓声震天,十分壮观。现已成为各种集会上的广场集体文娱形式,也是中老年人娱乐、锻炼身体的活动。

  六、舞龙灯 杭州民间节日传统舞蹈,俗谚云:“正月龙灯二月鸢”。龙灯,以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一般从三节到几十节不等,多为单数,每节用以三至五尺绸布相连,再用色彩绘成龙的形象。每节中都燃灯烛,节下装木柄,供舞者握持。舞时,有一人手持“火球”(球形的灯),在龙头前引龙起舞。其动作有“龙摆尾”、“龙翻腾”、“登云破雾”、“龙蟠柱”等等。在双龙、多龙一起舞时,则有“双龙抢珠”、“群龙飞舞”等动作。龙灯的特点是气势雄伟,场面宏大,一般都在喜庆佳节之夜耍舞。舞龙灯时,还施放烟火、爆竹,更显得喜庆热烈。

  七、舞 狮 又称“狮子舞”、“耍狮子”。流传最普遍的是四人扮演两只大狮,另一人持彩球,以戏耍双狮,有表演“双狮抢球”、“双狮戏球”等动作。亦有两人扮演一大狮,一人扮演一小狮,相互戏耍。舞狮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杭州舞狮,以文狮为主,刻划狮子的温驯活泼神态。有搔痒舐毛、匍伏打滚等动作。狮子被人民视为祥瑞的化身,节日期间,舞狮到人家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杭州民间小戏
·下一篇文章:杭州民间杂耍

 
   


【相关内容】

杭州城市区划调整官宣落地!探索城市经济区划与结构功能更优解

佚名

杭州有了“文物医院”

佚名

杭州三天竺法镜讲寺

佚名

杭州北高峰灵顺寺

佚名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

佚名

杭州韬光寺

佚名

杭州永福寺

佚名

杭州净慈寺

佚名

“闭关”维护保养4个月 杭州保俶塔露新颜

余雯雯

杭州首次突破人口千万大关 离第五个一线城市近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