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传统节日 来源:杭州休闲娱乐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一、春 节 俗称“新年”,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由古时一年农事完毕,喜庆丰收,答谢神的恩赐的“腊祭”发展而来。 杭俗“年初一”早起放爆竹,称为“开门爆”。将除夕封门时倚于门上的甘蔗置于厅堂画桌两旁,取“渐人佳境”之意(甘蔗从梢到根一节比一节甜)。再拿除夕预书的“开门大吉”红纸条,贴于大门之上。 早餐必取甜食,如糖莲子、糖年糕或甜汤团,应“一年甜到底”。除夕煮饭,必多于平日,取“吃剩有余”之意;饭盛于新箩中,把桔子、年糕放在上面,年初一蒸而食之,称为吃“隔年饭”。晚上,家家早睡,名为“赶鸡宿”(鸡眼夜盲,鸡于黄昏归宿)。 是日不动刀(不杀生),不扫地(怕财气扫走),不动针线(怕一年辛苦)。 年初一晚间,在祖宗神像前供酒和菜饭。有的人家日日如此,直至正月十八。有的人家在白天携肴馔、香烛展于祖先之墓,谓之“上年坟”。 初三为“小年朝”,宅旁有井人家,早晨供香烛于井栏前,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 初五为“五路财神日”。明以来江南有五路神(清代以来则称之为财神)之祀,意即出门五路皆得财。此日,各家各户,尤其商家,要烧纸敬神,名为“烧五纸”。各店(除茶店、酒店、杂货店新年不关门外)至初五开店门,称为“做好日”。家家又须购“寸金糖”供祖先,取“日进寸金”之意。 新岁之中,人人须拜年,至亲密友必亲躬。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初)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有的不能亲到,则派人拿名片道贺,此名片称为“飞片”,大户人家还特置一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于其首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日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日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日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日福照邻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出门拜年自正月初二始至正月半止。以辈份大小为次序,拜年时随带礼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节期间敬鬼神的气氛明显淡薄,而人情的内涵更见丰富。 二、元宵节 杭俗元宵节有灯市,一般正月十二开始,正月十八落灯。正月十五过元宵,灯市最盛。 十二日这日,将新做成的龙灯(两眼暂不点睛),抬至城隍山龙神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曰“开光”,俗称“龙灯上山”。 十三日为上灯夜,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团,煮以供祖先,名为“上灯圆儿”。 十五以糯米粉搓成大团,其中馅有切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民国后,菜馆中以油炸之,称为“炸元宵”)。以灯圆馈送亲友,名为“灯节盒”。 元宵灯火,以龙灯为最闹。此外有船灯、马儿灯、兔儿灯、鱼儿灯、走马灯,亦有生肖灯等。各灯皆随龙灯喧闹于街巷,也有满街悬挂的。大户人家请舞龙灯者在家里盘舞一番,称之为“拦龙灯”。 三、寒食节 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禁烟火,吃冷食。后人因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遂将寒食习俗并于清明习俗之中。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载:是日“人家上冢者,多用枣锢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杭人多借出城祭扫祖墓-为踏青之戏。杭州解放以后,机关、学校人员则多在清明日往烈士墓送花圈扫墓。 四、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是日吃“五黄”,即雄黄、黄鱼、黄瓜、咸鸭蛋蛋黄和裹在粽子里的黄豆板。 端午有吃粽子习俗。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以五色彩丝”。 端午节处在梅雨期前后,潮湿蒸郁,百物生霉,杭人有打蚊烟的卫生之习。以苍术、白芷及各种燥烈之物,杂而焚之,紧闭窗户,使其烟弥漫一室中。 据唐《语林》记载:“杭州端午日,竞渡于西湖,先期列舟舸于湖滨。”可见,西湖竞渡,唐时已行。清时,端午|<<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杭州民间占卜·下一篇文章:杭州农事节气 【相关内容】 杭州城市区划调整官宣落地!探索城市经济区划与结构功能更优解 佚名 杭州有了“文物医院” 佚名 杭州三天竺法镜讲寺 佚名 杭州北高峰灵顺寺 佚名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 佚名 杭州韬光寺 佚名 杭州永福寺 佚名 杭州净慈寺 佚名 “闭关”维护保养4个月 杭州保俶塔露新颜 余雯雯 杭州首次突破人口千万大关 离第五个一线城市近了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