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卫生医药民俗 来源:杭州休闲娱乐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一、掸 尘 掸尘,亦称“扫尘”,为杭州民间岁时打扫卫生习俗。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称:“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当时掸尘时间在除夕,以后演变为一般多在十二月二十以后,各家即择历书上宜于扫舍宇之日,进行扫除,房屋多者,分期打扫。民国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杭俗谓之掸尘。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屋角檐隙,无不加以扫除;桌椅杂物,无不加以洗涤,预备过年。”竹帚用后,在谢灶及请年祗时作送神引火之用,烧时爆裂有声,亦为送旧迎新之意。至今已衍变为每年春节前的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成了新的卫生风尚。 二、除五毒 除五毒是杭州民间节日传统卫生习俗。一般都在夏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举行。是日,常用艾叶、菖蒲、蒜头插挂门窗上,在墙角、床下等处撒石灰,以驱除虫毒。从前,郊区农村妇女还要剪出“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蜘蛛)葫芦形窗花,贴在窗上、墙上以厌胜辟邪。 三、雄黄酒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平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四、挂香袋儿 香袋儿,又称“香囊”,为民间端午节日佩挂的小巧饰物。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就有宫廷分赐五色香囊的记载。端午前,妇女多以色彩鲜艳的丝织物缝制成圆形、菱形、三角形、鸡心形,甚至生肖动物形、小孩形等,内装香料或雄黄,分赠男女儿童佩戴,用以辟邪。除家人自制外,市场上亦有人专门赶制香袋儿,供端午节日销售。 除香袋儿外,民间还有挂“五毒索儿”、“五毒扇”的。钟毓龙《说杭州》记载:“以红绿线制成图形,盘虎、蛇、蝎、蜘蛛、蜈蚣等于上,系于小儿之臂,名‘五毒索儿’,即古之长命缕也。”“又用小扇,画蛇、虎等五物,名曰五毒扇,皆取以毒制毒之义。” 五、六月六沐浴 杭谚有“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之说。时届六月,天气渐热,民间习惯此日多为小儿洗浴,妇女沐发。此外,民间还有在此日曝衣晒霉,曝书防蠹的习惯。 六、槿树叶洗发 槿树叶洗发为杭州民间传统卫生习俗。相传天上织女每逢七月七日要用槿树叶洗头发,因而青丝乌黑,光洁美观。杭州妇女每于七月七日一早,就到井边打水,把已采摘的槿叶捣碎滤汁,浸在水里,调成胶水状,然后洗头,当晚要向织女乞巧。据此,民间又称七月七日为“洗头节”。 七、施医施药 施医施药是杭州民间一种优良风俗。早在北宋苏东坡守杭时,就开办惠民局、安乐坊,专门收纳贫苦罹病百姓,给予免费医治。民国时,洪如嵩在《杭俗遗风》补辑中记载:“杭州施医局,通计城乡内外,不下十余处,有完全慈善性质者,有慈善而兼营业者。完全慈善性质者,如同善堂、普济堂、劝善局,皆病人往诊,不取分文。局中所聘内外科医生,亦一时知名之士,遇春日,则施种牛痘,亦不收费。此外,或收号金,或收药费,均无一定。” 八、中药六大家 杭州胡庆余堂、叶种德堂、万承志堂、方回春堂、张同泰国药号、泰山堂,都是清时开设的中药老店,素有中药六大家之称。以上六家不仅年号古老,而且丹散膏丸俱全,各有特色。如胡庆余堂从古今四百多个验方中,研究试制出十四大类中成药,因选料精良,配制认真,药效优良,西湖香市期间,来自农村的香客,慕名采购,营|<<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杭州传统器用·下一篇文章:杭州民间体育 【相关内容】 杭州城市区划调整官宣落地!探索城市经济区划与结构功能更优解 佚名 杭州有了“文物医院” 佚名 杭州三天竺法镜讲寺 佚名 杭州北高峰灵顺寺 佚名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 佚名 杭州韬光寺 佚名 杭州永福寺 佚名 杭州净慈寺 佚名 “闭关”维护保养4个月 杭州保俶塔露新颜 余雯雯 杭州首次突破人口千万大关 离第五个一线城市近了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