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余利归
 

 

 
 
  □余利归

  余氏是淳安人口超过4.5万的两个大姓之一,余氏村落遍布淳安各个乡镇,汾口、枫树岭、大墅、安阳是最集的乡镇。淳安余氏多宗萝蔓塘,称萝蔓世家。汾口镇宋京村古建筑大夫家庙门楣上就刻有“萝蔓世家”字样,射墩村祠堂前壁也大书“萝蔓世家”,姜家镇郭村片赤城村余氏宗祠、大墅镇大坞村桥头余氏宗祠都标“萝蔓世家”。左口乡瑶村余氏也是遂安萝蔓塘后裔。谱牒记载,余氏先祖从京口(江苏镇江)迁徙睦州武强(遂安)九势山下之萝蔓塘居焉。萝蔓塘系淳安余氏故园。

  世远年湮,河山巨变。老一辈说萝蔓塘在十里铺,年轻一代则已经不知所踪。汾口一带余姓村落众多,武强山在中洲,武强溪现在只存中洲到汾口一段,很多年轻人就认为萝蔓塘在汾口或中洲。笔者到左口乡瑶村走访,村民也开口就说祖先在汾口。这种认知与历史可谓大相径庭了。

  余氏故园萝蔓塘究竟在哪里?

  民国《遂安县志》卷九杂志古迹有一条记载:萝蔓塘,县东十里许,唐天宝间,有余大康者,由京口迁居于此,四方余氏多宗焉。龙游余子文为睦州兵曹过此,诗曰:棒檄经山路,重来访旧家;根源从泗水,萝蔓遍天涯;故址生蓬荜,荒塘吐藕花;豪华无处问,勒马久咨嗟。根据本条记载,当在遂安县城狮城东十里铺附近,但查县志全境图,不甚清晰,未能查到萝蔓塘。而十里铺位于大路与武强溪之间。民国志还有一条有关记录:憩荷亭,萝蔓塘,康熙间沈姓捐建,后张姓修。附近或是沈氏、张氏相邻而居。

  为弄清萝蔓塘的确切位置,我们查阅了多部余氏谱牒,非常幸运,下姜《临淮余氏宗谱》、瑶村《瑶坡余氏宗谱》绘有《萝蔓古住址》图。两图大致相同。下姜谱图标注,中间一条大路横亘,南北两侧是山脉山峰,北侧标有住基和水塘,南侧为田地和水塘,东向标明了“班山铺”。瑶村谱图相对精细一些,除了上述图符,还有乾巽表示方位,乾者西北,巽者东南,表明示意图不是正南正北向,图中溪、路与旧志地图走向相符。大路标为官路,官路南侧还标出大溪,这溪应是武强溪。根据两张示意图,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班山铺之间,故址在官路之北。

  再查民国《遂安县志》,遂安旧有铺舍:县前铺(县前)、十里铺(县东十里)、班山铺(县东二十里)、樟岭铺(县东三十里)、界首铺(县东四十里)。交通道路载:出东门,东行经十里铺(十里)、东亭镇(二十里)、范家(二十五里)、杏林桥(三十五里)、界首(四十里)入淳安界,为至淳安、建德大路。由此推论: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东亭镇之间。

  据乾隆二年詹铨吉撰《珠渊余氏宗谱序》,珠渊余氏为博文公(余以礼,字博文)之长子万荣公之后。厥祖同公不忍远违邱墓之意,故凡三迁,皆距萝蔓不远。民国县志记载:珠渊,遂安二都,珠渊小学在十里铺。由此可以认为萝蔓塘也在二都。珠渊余氏后分析后方、田蓝等处。

  结合上述史料,对比新旧地图,余氏故园萝蔓塘大致在今界首乡蹑云列岛水域。

  余氏先祖何时迁徙萝蔓塘,早期谱牒有不同说法,有说东汉末迁遂的,有说晋永嘉间迁遂的。到明朝,遂安余氏人文蔚起,儒洪余濯、余复,松林(宋京、赤川口)余思宽、余乾亨、余乾贞等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与江西、浙江等余氏朝廷为官者交流,留心有关余氏史籍,并身体力行,对余氏旧谱进行考证,发起了统宗统谱活动,摒弃了由余后裔说,确定为夏禹后裔说,摒弃东汉、西晋徙遂说,统一为唐余大康迁遂说。民国《遂安县志》采纳此说:唐天宝十四年,余大康避安史之乱,迁徙睦州遂安萝蔓塘定居。

  余氏定居萝蔓塘,安居乐业,日益繁盛。《临淮余氏宗谱》有余氏源流记:武强连里乡萝蔓塘墓田四至阔三顷,东至青溪四十五里,西至武强(狮城)二十五里,南至扬岭,北至青石岭,山内有七十二穴祖坟,十七处祖基。由此可见,余氏已然成为遂安巨姓望族,堪称世家。然而,至唐朝末年,黄巢举行农民起义。萝蔓塘余氏作为地方望族,担负保境安民责任。余瑶根据官府命令,以岩前大将军名义,组建地方武装,抵御起义军。因功诏赐良田二十顷。但也因此遭到报复,萝蔓塘家园被焚毁。余氏宗人从此散居各地。

  虽然如此,萝蔓塘附近余氏宗人仍然星罗棋布。狮城以下,武强溪两岸就有珠渊、后方、田蓝、岩村、游畈等村落。龙游后裔余子文后来也迁居狮山(狮城),中洲叶村凤山余氏后裔还徙居东亭长岭降(道士屋)。新安江水库建设中,这些余氏村落或后靠,或外迁。萝蔓塘成为千岛湖水下记忆。


·上一篇文章:杭州最具品质体验点“桐庐人文艺术之旅”入榜
·下一篇文章:无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