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 节
俗称“新年”,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由古时一年农事完毕,喜庆丰收,答谢神的恩赐的“腊祭”发展而来。 杭俗“年初一”早起放爆竹,称为“开门爆”。将除夕封门时倚于门上的甘蔗置于厅堂画桌两旁,取“渐人佳境”之意(甘蔗从梢到根一节比一节甜)。再拿除夕预书的“开门大吉”红纸条,贴于大门之上。 早餐必取甜食,如糖莲子、糖年糕或甜汤团,应“一年甜到底”。除夕煮饭,必多于平日,取“吃剩有余”之意;饭盛于新箩中,把桔子、年糕放在上面,年初一蒸而食之,称为吃“隔年饭”。晚上,家家早睡,名为“赶鸡宿”(鸡眼夜盲,鸡于黄昏归宿)。 是日不动刀(不杀生),不扫地(怕财气扫走),不动针线(怕一年辛苦)。 年初一晚间,在祖宗神像前供酒和菜饭。有的人家日日如此,直至正月十八。有的人家在白天携肴馔、香烛展于祖先之墓,谓之“上年坟”。 初三为“小年朝”,宅旁有井人家,早晨供香烛于井栏前,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 初五为“五路财神日”。明以来江南有五路神(清代以来则称之为财神)之祀,意即出门五路皆得财。此日,各家各户,尤其商家,要烧纸敬神,名为“烧五纸”。各店(除茶店、酒店、杂货店新年不关门外)至初五开店门,称为“做好日”。家家又须购“寸金糖”供祖先,取“日进寸金”之意。 新岁之中,人人须拜年,至亲密友必亲躬。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初)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有的不能亲到,则派人拿名片道贺,此名片称为“飞片”,大户人家还特置一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于其首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日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日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日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日福照邻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出门拜年自正月初二始至正月半止。以辈份大小为次序,拜年时随带礼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春节期间敬鬼神的气氛明显淡薄,而人情的内涵更见丰富。
二、元宵节
杭俗元宵节有灯市,一般正月十二开始,正月十八落灯。正月十五过元宵,灯市最盛。 十二日这日,将新做成的龙灯(两眼暂不点睛),抬至城隍山龙神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曰“开光”,俗称“龙灯上山”。 十三日为上灯夜,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团,煮以供祖先,名为“上灯圆儿”。 十五以糯米粉搓成大团,其中馅有切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民国后,菜馆中以油炸之,称为“炸元宵”)。以灯圆馈送亲友,名为“灯节盒”。 元宵灯火,以龙灯为最闹。此外有船灯、马儿灯、兔儿灯、鱼儿灯、走马灯,亦有生肖灯等。各灯皆随龙灯喧闹于街巷,也有满街悬挂的。大户人家请舞龙灯者在家里盘舞一番,称之为“拦龙灯”。
三、寒食节
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禁烟火,吃冷食。后人因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相近,遂将寒食习俗并于清明习俗之中。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载:是日“人家上冢者,多用枣锢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杭人多借出城祭扫祖墓-为踏青之戏。杭州解放以后,机关、学校人员则多在清明日往烈士墓送花圈扫墓。
四、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是日吃“五黄”,即雄黄、黄鱼、黄瓜、咸鸭蛋蛋黄和裹在粽子里的黄豆板。 端午有吃粽子习俗。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以五色彩丝”。 端午节处在梅雨期前后,潮湿蒸郁,百物生霉,杭人有打蚊烟的卫生之习。以苍术、白芷及各种燥烈之物,杂而焚之,紧闭窗户,使其烟弥漫一室中。 据唐《语林》记载:“杭州端午日,竞渡于西湖,先期列舟舸于湖滨。”可见,西湖竞渡,唐时已行。清时,端午前后,仍有龙舟竞赛之戏。道光年间,湖中竞渡,溺毙至数十人之多,官厅因而禁止,不准复行。端午日城里东河中也有竞渡,从艮山门水门来者,游人坐船敲锣打鼓,名曰“游短景儿”。余杭县蒋村每年端午举行龙舟盛会,至今不衰。
五、七 夕
七月初七为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渡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杭人有乞巧之俗,以面粉和糖制成各种小型的物状,油煎后名为“巧果”。是晚,将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皆陈于庭院,妇人对月穿针,以祈织女赐以技巧。又捕蜘蛛一枚,置于盒中,第二天蜘蛛在盒中结网,则为“得巧”之验。又取雨水和井水各一半,盛在碗内,放在露天过一夜,第二天水上结薄衣,投一极小的针浮其上,视其水底的倒影若像杵,则为拙;若像剪刀,则为巧。
六、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传上元(正月十五)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月。 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坟所拜扫者。” 杭谚曰:“七月十二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杭人有中元接祖之俗。中元节前两日,凡新丧之家,灵前悬白灯,结白彩,供细点,拜忏念经,称为“拜中元节”。 七月十五祭祖,须有素馄钝一碗,以面粉皮裹以雪里蕻及豆腐干馅子。这天,寺院建盂兰盆会或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以报父母。佛经《盂兰盆经》载有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于是,佛徒们出自为现生父母增福延寿,为死去父母离苦得乐,便在这一日广设“盂兰盆供’’以招待十方众僧,借此以报父母养育之恩。民间常集资搭台演出戏文《目连救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杭州民间占卜
下一篇: 杭州农事节气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