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作品出圈,一直是许多艺人的梦想,即使是很多一线艺人,在已经拥有很高人气和庞大粉丝群的时候,依然还是会为自己缺少一首“出圈”的作品而遗憾。
不要觉得歌手因为影视作品出名,是音乐圈的不作为。事实上,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原本各成行业体系的影视、音乐、综艺等等,都已经开始形成一个综合的娱乐新生态。
就像这几年的音乐行业,传统的唱片公司包装体系,已经是很稀有的存在,新人的出道途径,更多是通过综艺节目、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等平台。就连周杰伦这样的巨星级音乐人,这几年不仅创作力下滑,而且作品质量也经常被人诟病,但他依旧能够维持在一线地位,靠的不仅仅只是以往积累的资历,也和他前几年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并且在这十年里经常参与一些电影作品有关。
但其实,这种泛娱乐化的现象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特色。早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香港和台湾演艺圈,就已经有多栖艺人这个概念。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因为平台更多、渠道更广、方式多样,让已经多产业的造星体制,打造得更为完善,并形成现在的融创机制。
总之,一个泛娱乐圈已经形成,艺人的发展渠道和机遇更多了,但与此同时,也对艺人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周杰伦们始终是乐坛基石
那是不是以后当歌手,一定要多才多艺、擅长跨界才行?这其实可以有两种答案。对于大部分艺人来讲,技多不压身,多一种技艺多一条路,绝对不会吃亏。更何况,像刘德华、郭富城这样的前辈艺人,已经用他们自身的经历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但也不是所有的音乐人,都适合这种泛娱乐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多元包容的娱乐圈来讲,它既需要多才多艺的明星,也需要在音乐上有专业建树的专才和怪才。就比如当年的周杰伦,在初出道时,除了把所有事业重心放在音乐上之外,也用前瞻性的音乐审美,引领华语流行音乐来到一个新的阶段,周杰伦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走什么捷径,而就是靠作品本身去征服听众。
这其实同样也是一个音乐娱乐领域最好的生态。用流量、人气来判断一个艺人是否成功,固然不对;用“实力派一定高于偶像派”来作为评判标准,同样有失公允。流行文化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它需要偶像歌手用颜值来取悦大众,需要神曲歌手用旋律来让众人传唱,它也需要一些人文歌手,赋予音乐一些更深层次的寓意和思考,同样还需要一些技术狂人,用演奏、编曲等等方面的专业技巧,去推动音乐风潮的变化。
当然,从音乐属性来讲,乐坛必须要留足够的空间,包容像周杰伦这样的音乐人,因为唱作型音乐人,始终是乐坛的音乐门面、技术担当,而唱作人可以台前、亦能幕后的转换,更能够形成乐坛的创作和制作基石,这也才是流行音乐的未来。(文/爱地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康辉们和李佳琦们 谁在接近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