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休闲娱乐网 文章作者:佚名
 

 

 
 
前后,仍有龙舟竞赛之戏。道光年间,湖中竞渡,溺毙至数十人之多,官厅因而禁止,不准复行。端午日城里东河中也有竞渡,从艮山门水门来者,游人坐船敲锣打鼓,名曰“游短景儿”。余杭县蒋村每年端午举行龙舟盛会,至今不衰。

  五、七 夕
  七月初七为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渡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杭人有乞巧之俗,以面粉和糖制成各种小型的物状,油煎后名为“巧果”。是晚,将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皆陈于庭院,妇人对月穿针,以祈织女赐以技巧。又捕蜘蛛一枚,置于盒中,第二天蜘蛛在盒中结网,则为“得巧”之验。又取雨水和井水各一半,盛在碗内,放在露天过一夜,第二天水上结薄衣,投一极小的针浮其上,视其水底的倒影若像杵,则为拙;若像剪刀,则为巧。

  六、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传上元(正月十五)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月。 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坟所拜扫者。” 杭谚曰:“七月十二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杭人有中元接祖之俗。中元节前两日,凡新丧之家,灵前悬白灯,结白彩,供细点,拜忏念经,称为“拜中元节”。 七月十五祭祖,须有素馄钝一碗,以面粉皮裹以雪里蕻及豆腐干馅子。这天,寺院建盂兰盆会或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以报父母。佛经《盂兰盆经》载有佛陀(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于是,佛徒们出自为现生父母增福延寿,为死去父母离苦得乐,便在这一日广设“盂兰盆供’’以招待十方众僧,借此以报父母养育之恩。民间常集资搭台演出戏文《目连救母》。

  七、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或“仲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故把它看作团圆的象征,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食月饼,夜则设以祭月,取人月双圆之意。祀品有月饼、方柿、石榴、栗子之类。祀月时在天井中搭台,设案、点斗香。点斗香,即一种灯彩,纸糊作斛形,内盛沙,插香于其中。据《杭俗遗风》载:“其式四方,上大下小,纱绢糊之。上缀月宫、楼台、殿阁、走马灯景,四角挑灯,大者四围各宽二尺许,出售处以琵琶街为最多。”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月岩三处为杭州中秋赏月胜地。《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 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凤凰山的月岩,每到中秋,月光以岩孔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天上地下,相映成双。 中秋佳节,杭人赴满觉陇赏桂,杭俗常以桂花栗子羹应市。

  八、观 潮
  八月十八是杭人观潮日,《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郡人观潮,自八月十一日为始,至十八日最盛,盖因宋时以是日教阅水军,故倾城往看,至今犹以十八日为名。”其时又有“弄潮”之戏:“伺潮上海门,则泅儿数十,执彩旗,树画伞,踏浪翻涛,腾跃百变,以夸材能。”《杭俗遗风》载:“候潮门内至闸口沿江十里,均可看潮。……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清初江流改道,看潮者必去海宁。今萧山也开辟新的观潮点,赴海宁、萧山观潮者也逐年骤增。

  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亦称“重九”、“九九重阳”。杭俗有登高之举,一般登城隍山或葛岭初阳台。《杭俗遗风》载:“是日城隍山登高吃糖炒栗子、鸡豆,带游斗坛、文昌、关帝、火德等庙。”杭人俗传葛岭初阳台见“日月并升”之天象,为葛洪炼丹成功,白日升天之时。 重阳家家皆食栗糕,重阳糕以糜栗粉和糯米拌蜜蒸熟,切斜方形,上插彩旗。插旗之风,南宋已有。据《梦粱录》载,杭城重阳节尚时兴“狮蛮栗糕”,“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杭州民间占卜
·下一篇文章:杭州农事节气

 
   


【相关内容】

杭州城市区划调整官宣落地!探索城市经济区划与结构功能更优解

佚名

杭州有了“文物医院”

佚名

杭州三天竺法镜讲寺

佚名

杭州北高峰灵顺寺

佚名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

佚名

杭州韬光寺

佚名

杭州永福寺

佚名

杭州净慈寺

佚名

“闭关”维护保养4个月 杭州保俶塔露新颜

余雯雯

杭州首次突破人口千万大关 离第五个一线城市近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