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古代氐族的摇篮(2)

当前位置: 主页 > 杭州民俗 > 中外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陇南:古代氐族的摇篮(2)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仇池山,古代又名仇维山、仇夷山、围山、瞿堆、百顷山,位于西和县南的大桥乡东南侧,为西秦岭南延余脉,距县城四十公里,地处西和、成县、康县、武都四县交界处,山势险峻,有险可依,有水可饮,有粮可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镇戍之地。《三秦记》曰:“山本名仇维,其上有池,故云仇池”。《水经注》描述“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有水泉”。由于仇池山是古代氐族聚居地和精神信仰高地,他们以此为据点建立割据政权也取名“仇池国”,国因山得名,山因国更显。

  仇池国:白马氐族的立国兴业风云

  魏晋南北朝时期,白马氐族杨氏建立的仇池国,在陇南大地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仇池国主要指杨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国和杨定重建的后仇池国。而杨氏后裔所建的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也被史家认为是仇池国的延续。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地方割据政权。这五个地方政权中,除武兴国“定都”今陕西略阳外,其余都在陇南“建国立都”。尽管仇池政权长期与周围政权进行战争,给广大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但也促进了氐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祖桓先生在他的《〈仇池国志〉自序》中说:“我国历史自春秋至汉末晋初这一阶段中,是汉族奴隶主或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期。到了晋初,汉族地主阶级由于内部斗争,其政权开始削弱,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趁此不断兴起,于是就有了所谓‘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氐族统治者露其头角,建国自雄的,记有三国。即(一)前秦苻氏。(二)后凉吕氏。(三)仇池杨氏。他们同源于武都。《后汉书·西南夷传》所载的‘白马氐’,即此三氏的祖先。”查阅相关史料,可以看到,从西汉开始,由于氐族多次反叛,被朝廷强行迁徙到酒泉、陇右和关中等地。三国时,曹魏也曾强行迁徙氐族,但《魏略·西戎传》中仍有“武都、阴平之氐尚有一万余落”的记载。可见,到三国时,古代氐族的分布中心未发生根本改变。

  虽然在中国历史大系表中找不到仇池国的“席位”,但仇池氐族政权的存在及活动,直接影响到十六国与南北朝各政权对峙局面。特别是魏、晋等“正统”意义上的政权一直不敢忽视仇池政权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与仇池山仅一水之隔的西高山出土了“魏归义氐侯”“晋归义氐王”的黄金橐驼钮封印,这是“中央王朝”对陇南仇池氐族首领采用怀柔政策的历史见证。

  仇池国的历史可分为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阶段。

  前仇池国——东汉末年,陇右略阳(今甘肃秦安陇城)氐族杨腾、杨驹父子率众迁居祖地仇池山称雄,其后渐盛,自称为王。到杨驹孙杨千万时,拥万众,曹魏拜封为百顷王。杨千万后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兴国(今甘肃秦安)氐王阿贵共同反抗曹操,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他的孙子杨飞龙仍盘踞仇池,逐渐强大。到晋武帝时,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飞龙的养子(外甥令狐茂搜)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辖地武都、阴平二郡。晋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国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今甘肃成县)。其弟杨坚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历75年。

  后仇池国——前秦瓦解时,苻坚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晋太元十年(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四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等地,自号陇西王。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辖武都、阴平两地,不久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后仇池国被北魏灭,历59年。

  武都国——仇池国灭亡后,武都氐众反抗北魏,公元443年立后仇池国亡国国主杨难当的侄子杨文德为仇池公,后得到南朝刘宋政权的支持,封杨文德为武都王,以葭芦(今甘肃武都外纳乡)为都,辖阴平、武都、平武等地。公元477年,魏军攻破葭芦,武都国亡,历35年。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百年保昌楼:古城陇西的一份文化记忆

下一篇:迭部乡间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你认识几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