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民国初年还有一首《玉门出塞》流传颇广,不少人认为是清人所作,实乃“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罗家伦写就,曾在台湾的校园里流行,用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玉门出塞》以“左公柳”开篇,全词如下:“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天山融雪灌田畴,大漠飞沙旋落照。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岛。遇瓜田碧玉葱葱,望马群白浪滔滔。想乘槎张骞、定远班超,将来是欧亚孔道。经营趁早,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由此我还想到了著名的《苏武牧羊》,自抗战开始传唱,人们多认为是古曲,其实作者是民国的一位小学教师。综上所述,《左公柳》一诗是不是清末民国时人所写,也不妨设下一个疑问,只待有心人的细致考证了。
已故的秦翰才先生毕生致力于对左宗棠的研究,他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不易得见,并无对《左公柳》一诗的考证。1983年,王震将军在接见左宗棠的后裔左景伊时,特意提及此书和秦翰才先生,但秦先生已于1968年去世。秦先生还著有《左宗棠外纪》《左宗棠集外文》,皆未问世,只有《左宗棠全传》刚刚由中华书局出版,不知有无对此诗的新解?我甚至大胆假设此诗是否为左宗棠自作?因为从意境、气度、遣词造句来看,此诗非常人所拟,即如古人所言“诗格”很高。左宗棠自比孔明,曾自拟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可见其阔大襟抱,所以他自戒“读书不为科名”,在作诗上并不下功夫。但不下功夫并不意味着不能写或不写,须知左宗棠就是因一副名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得到两江总督陶澍的激赏,继而有了后来一展才能的机缘的。
左氏阖家数代诗风不绝,夫人周诒端号称“闺中圣人”,胸襟才气逼人,所作咏史诗几胜须眉。课帐教四女四子读书,四女皆是诗人,均有诗集传世;四子中有三人入官场,长子左孝威自幼随父学习兵法,惜乎壮志未酬,入疆时染疴而逝。孙辈左曙萍自号“关外柳”,毕业于黄埔军校,1945年赴新疆任伊犁、焉耆督察专员,经营边疆大有乃祖遗风,著有诗集《蒙古草原上的血泪》《风雨故人来》。“湖湘子弟满天山”,有此等后辈,左公可掀髯含笑矣!凭借亲率大军收复新疆的经历,驰马天山,功业大定,放眼满目杨柳,又具儒将本色,脱口吟诗当是很自然的习惯吧?但以左宗棠的身份,倘若真是他所作,其诗必有记载,缘何湮没姓名?
总而言之,不管是何人所作,“引得春风度玉关”,放眼中华边陲,永固金瓯,这首诗值得后人的激情吟诵!(朱小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柳如是的寻觅
下一篇:陶渊明的诗文集和小说集
相关推荐
-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散的文化瑰宝"回家"
-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头版小人书”
- 探访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六号墓
- 历史眼丨巧用谐音,景泰县取名趣谈
- 天祝铜牦牛 甘肃“第一牛”
- 传说刘伯温 在陇南 也斩过龙脉
- 张掖肃南:清明祭英烈 传承红色精神
- 以“中国笔墨”书写新时代长征史诗 ——甘肃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历史眼丨唐玄宗做了个怪梦才有了正宁县之名
- 兰州人创造的奇迹 背冰上山栽活白塔山上第一批树苗
- 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举办
- 兰州“八办”纪念馆——文物里的红色故事
- 甘肃携秀美风光和经典非遗闪亮登场
- 南古城 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
- 组织领导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记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兰州特别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