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仍在持续,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也是一次不小的“突击考试”。如何发现、投资并携手同行一批拥有快速成长潜力且遇突发事件依然“临危不乱”的优秀企业,也是每家机构要回答自己的重要课题。
相信关注或亲身经历这十年教育行业的朋友都有体会,这是一个屡屡走上争议话题潮头浪尖的行业。间或是“剧场效应”导致了求大于供,抑或是风口导向和利益驱动导致了供大于求,两者互相反馈、纠缠,甚至偶尔还扭曲、偏离教育本质。
我们知道,政策有些时候可以一定程度地决定教育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关系,的确国家也是三令五申“公平公益”教育政策的主基调。但我们略略遗憾的是,政策进入市场干预之后的三者博弈,不少时候只使得供需双方短期平衡且脆弱。也许我们只能期待,从长期来看,这个平衡关系必定会走向动态,供需回归教育本质,新生的消费需求和模式,同迭代的供给形态和模式互相促进,为市场不断创造新的机会。
2019年,本身也是教育行业颇为波澜的一年,年初至今的疫情又为行业线下业态今年上半年的营运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然如果我们从积极角度看,或许这一事件加速了整体行业回归教育本质的进度,也可能加快了一些消费需求和模式的普及。借此机会,我们也正好结合过去一段时间对于教育行业几个细分赛道持续的观察和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们的观点,看看其中是否危中有机?
1. 早幼教:供给引导型需求
早幼教行业虽不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但仍是现阶段政策面支持力度最大的几个教育赛道之一,其核心逻辑在于国家极希望提高生育率。不过,已知生育率数据的持续下跌依然是悬在行业头上之剑。
未来出生人口规模可能降幅超出预期,幼儿园供给压力未来相对减轻,对早幼教行业必定会有实质性影响,所以早幼教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切入2岁之前年龄段。
由于早幼教行业以线下布局为主,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考验了从业者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及现金流管理的能力,但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也为整体行业“洗牌”、“除草”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现金流充裕的行业头部企业可以此机会向下“收割”,且整体从业环境相较之前“散乱差”的初期环境会有较大改善。有能力的团队将会借此机会充分享受之后的政策红利、需求红利和从业环境红利,加快行业整体发展速度。
此外,我们判断此次疫情对于人口生育率有一定短期促进作用,利好早幼教行业。心理学科普作家Steve Shi有过一个论断:此类灾害加速了人们对于许多重要生命事件的决策速度。对灾害的焦虑让我们更加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和自己的需求,而灾后恢复的压力也迫使我们不再犹豫,更加坚定地做出各种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灾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和损失,但同时灾难似乎也扮演着推动幸存者向前走的角色,让恐惧和孤单的人们更早结婚,让错误的关系更快结束,让纠结要不要生孩子的家庭停止犹豫。不过,我们认为此次疫情期间流行的全日制网课模式让很多全职家庭有点崩溃,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也许会有所削弱二胎生育愿望。
政策原则还是强调普惠公平,预收款管制将会逐步从严;市场化供给窗口期约为5年。
1.1 托育行业:优质供给带动消费需求
潜在需求与供给间存在较大缺口;供给模式本身导致相对利润率低,产品标准化难度高,连锁化发展具备一定进入门槛;巨头直接进入风险较小,5年内存在区域龙头崛起可能性;未来退出方式以并购、整合上市为主。
1.2 早教行业:轻型产品补充高端供给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