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事业发展步履铿锵
图①:安徽省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使用新编语文教材。 资料照片 图②:江苏省徐州市玉潭实验学校的学生正在开展劳动实践。 蒯 创摄 图③:河北省井陉县辛庄中学校园焕然一新。 资料照片70年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当越来越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走进心仪的高等学府;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风景;当越来越多的残疾孩子和健康孩子一道接受教育;当贫困家庭学生不再为学费、生活费而担忧……
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背后,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世界瞩目。
70年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70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教育。
抚今追昔,方知来路之多艰。
曾几何时,在很多地方,教育还是民生短板;曾几何时,多少孩子还因为家庭贫困失学;曾几何时,义务教育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还存在鲜明的“鸿沟”;曾几何时,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对很多孩子来说还只能是遥远的梦想……
今日中国,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最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2012年,国务院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制度,截至2018年底,已有2717个县级单位通过评估认定,占比92.7%。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许多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看,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从学前至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2007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阶段学生(幼儿)9.7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和营养膳食补助)。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共有29个省份1631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
看,特殊教育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残疾学生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2018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比1953年的64所增长了32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方式更加多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看,贫困地区与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显著扩大。2012年以来陆续启动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三个专项招生计划。三个专项招生计划规模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8年的10.38万人,累计达到47.84万人,初步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看,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机会逐步扩大。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绝大多数毕业生回到家乡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之基。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