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或“仲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圆,故把它看作团圆的象征,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食月饼,夜则设以祭月,取人月双圆之意。祀品有月饼、方柿、石榴、栗子之类。祀月时在天井中搭台,设案、点斗香。点斗香,即一种灯彩,纸糊作斛形,内盛沙,插香于其中。据《杭俗遗风》载:“其式四方,上大下小,纱绢糊之。上缀月宫、楼台、殿阁、走马灯景,四角挑灯,大者四围各宽二尺许,出售处以琵琶街为最多。” 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月岩三处为杭州中秋赏月胜地。《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 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凤凰山的月岩,每到中秋,月光以岩孔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天上地下,相映成双。 中秋佳节,杭人赴满觉陇赏桂,杭俗常以桂花栗子羹应市。
八、观 潮
八月十八是杭人观潮日,《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郡人观潮,自八月十一日为始,至十八日最盛,盖因宋时以是日教阅水军,故倾城往看,至今犹以十八日为名。”其时又有“弄潮”之戏:“伺潮上海门,则泅儿数十,执彩旗,树画伞,踏浪翻涛,腾跃百变,以夸材能。”《杭俗遗风》载:“候潮门内至闸口沿江十里,均可看潮。……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清初江流改道,看潮者必去海宁。今萧山也开辟新的观潮点,赴海宁、萧山观潮者也逐年骤增。
九、重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亦称“重九”、“九九重阳”。杭俗有登高之举,一般登城隍山或葛岭初阳台。《杭俗遗风》载:“是日城隍山登高吃糖炒栗子、鸡豆,带游斗坛、文昌、关帝、火德等庙。”杭人俗传葛岭初阳台见“日月并升”之天象,为葛洪炼丹成功,白日升天之时。 重阳家家皆食栗糕,重阳糕以糜栗粉和糯米拌蜜蒸熟,切斜方形,上插彩旗。插旗之风,南宋已有。据《梦粱录》载,杭城重阳节尚时兴“狮蛮栗糕”,“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 杭俗于重阳节修灶,付给匠人工资必加倍。
十、腊八日
十二月初八谓腊八日,亦称“腊八节”。腊八节,又是佛祖的成道节。为了纪念,中国寺院于每年腊月初八日熬制“腊八粥”供佛,并馈赠前来进香礼佛的信徒。后杭人于此日也以胡桃、松子、莲子、枣儿、花生、桂圆、荔枝等煮粥,送给亲友,名曰“七宝五味粥”。
十一、除 夕
除夕之前,腊月二十三日家家送灶神。杭人送灶神时,用“善富竹灯”一,糊以红纸,以竹筷一双为轿杠,亦糊以红纸。送灶时祀之以三果(福桔、黄菱肉、荸荠)、三素(香菇、木耳、千层)与灶糖。腊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夜”。在此之前,家家扫宅舍,杭俗谓之掸尘。 年三十即除夕家家必祀年神,俗谓烧年纸。岁终祀神多用猪头,亦有用五牲者,即鸡、鱼、肉、羊肉、腌猪头。送神之后合家团聚,名曰“散福”。 除夕挂祖宗遗像,晚间祭祖宗,祭品丰富,且多有取义,如猪大肠日常常顺利,鱼圆肉圆曰团团圆圆。祭祖完毕,合家团聚,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这顿饭叫“合家欢”。这天也要给猫狗好食,称“猫狗分岁”。 午夜接回灶神,取新购的灶司神置于灶中。宅旁有井的,供净茶一杯,焚送小元宝一副,随以红纸长条纵横粘于井栏上,名为“封井”。还有封门之举,即用红皮甘蔗两支,其长相等,各以红绿纸束上,祭门神,祭毕,关门上闩,以长红纸两条,各书“封门大吉”四字,相交斜贴门上,并以甘蔗倚于门上。未至天明,切忌开门。是夕,家中小孩须向尊长跪拜,谓“辞岁”。尊长须给小孩“压岁钱”,给儿媳银元,用红纸包封。小孩将压岁钱与红桔、荔枝放在枕边,次日醒后,取而食之,谓“开口吉利”。有通宵不睡者,谓之“守岁”。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杭州农事节气
下一篇:杭州民间占卜
相关推荐